溪上美术馆:在田园牧歌里守望乡土文化

溪上美术馆:在田园牧歌里守望乡土文化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0-27 16: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0月26日第十七版版面截图。

记者 许琳 朱友芳

绿水青山间,一座古色古香的美术馆掩映在绿树从中,雕镂门窗、青砖青瓦,清幽宁静,宛若世外桃源。美术馆里,珍藏着许多来自民间的文化艺术珍品,吸引着大批游客慕名参观。

这座建在偏僻乡村的美术馆名为溪上美术馆,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甘溪滩镇桐山脚下,拥有10多栋仿古建筑,碧水莲莲,楼台廊道、仿古桥梁、石雕装饰一应俱全。与其他保存完好的古院落不同的是,它是近十几年建成的。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甘溪滩镇溪上美术馆。

但是,这座院落使用的材料大多取自老建筑的精致雕刻物件,比如木门和木窗。其拥有多个展厅,展出的古董绘画和雕塑藏品主要是关于长江以南的湖南、福建、贵州和四川等省份的地方乡土文化。溪上美术馆,又称雷家大院,占地10亩,距离澧县有60多公里。

“美术馆就像一幅古老的山水画,吸引着客人走进来,在露台上漫步,在亭子里休息,最终找到内心的平静。”美术馆创始人之一的雷鸣说。

遵循文化传统,打造乡村古建筑

十几年前,雷鸣和弟弟雷亮、弟弟的妻子秦香决定放弃他们在北京的稳定工作,回到家乡修建了这座大院。兄弟俩关掉了他们在北京开的古董店,秦香辞去了她的工作,还卖掉了在北京买的房子和车子,用来扩建在甘溪滩的这家大院。雷家的9口人如今都住在这个大院里,包括雷氏兄弟俩的父母、叔叔以及雷亮的孩子。

发展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要义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溪上美术馆无疑是乡土文化传承的典范。

“很多游客很好奇这个建筑群是如何建造的。我告诉他们,没有固定的建筑风格,它是根据我对中国古代风景画的理解来建造的,这是审美方式和乡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雷鸣说。

溪上美术馆依山傍水。

“大院使用的都是古老的建筑构件,包括雕刻的木彩饰。所有的石雕、装饰品,甚至院子里的水箱都是仿古的构件,用以创造古香古色的氛围。”雷鸣说,美术馆遵循了“道随自然”和“人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传统哲学来建造。

“我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教人行善、安乐。”雷鸣购买了老的建筑构件,还聘请了一些技艺精湛的老匠人对这些废旧老物件重新利用并再创作。

雷鸣说:“对现代手艺人来说,要真正复刻如此精致的传统手工艺品是很困难的,同时还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

溪上美术馆雕镂窗花。

由桥、塔、亭组成的木料筑成的风雨桥在南方很常见。在雷家大院里的第一个建筑便是这样一座桥,它是仿造村子里建于明朝时期的一座桥。该桥现在已经被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水泥桥。

“小时候,我经常在村里的木桥上来回走,出于怀念,我用传统方法建了一座小木桥,”他说道。

收藏民俗文物,留住乡土之魂

把雷鸣所有的藏品列个清单并不容易,因为他仍在网罗收集来自民间的老物件,其中还有一些在仓库待修复。雷鸣很熟悉木门上雕刻图案的民间传说,他也会向在走廊遇到的游客介绍这些传说。

“我从现在做的事情中找到了乐趣,比如修复一件古董和装饰庭院,”雷鸣说。

当说到房子里的一扇古老的窗户时,雷鸣说这展示了中国神话中腾云驾雾的八仙。每间房子都装饰这样的珍宝。雷鸣最喜欢的是展厅里陈列着近400个明清时期的造型独特的傩戏面具。

溪上美术馆收藏的傩面具。

雷鸣从小就深受当地民间乡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傩戏是一种流行的民间艺术,意在驱鬼逐疫。

我国大部分地区曾流行傩神文化,表演者会戴着傩面具扮演当地人崇拜的神话故事人物。

“这些傩面具展示了古代农耕社会的文化,讲述了各种民间故事。一张面具看起来像一张外国人的脸代表着当时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雷鸣说道,“湖南的傩面具风格原始,通常带着悲伤的表情,而四川的傩面具则表情夸张,细节精致。”

告别城市,扎根乡村

2008年,雷鸣的母亲想把家里的老房子拆掉,建成欧式风格的房子。他儿子说,在父母想要从北京搬出去之后,雷鸣决定给他们重修房子,方便他们退休后住。

一开始,雷鸣有一个粗略的计划——第一年建一座大楼,两个亭子和一座桥。但在第二年他又有了更多的想法。那时候他没想到对整个家庭来说,这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亦或是“甜蜜的负担”。

到2019年,大院发展到现在的规模。2021年,大院附近建起了4座小桥,与周围的环境“更和谐”。他聘请了约40名工匠进行维修,最后只留下了几个。

雷鸣、雷亮、秦香从城市回到家乡建设溪上美术馆。

“我想与他人分享美好的事物,展示我的藏品,并维护好整个院落。但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我的家人尽最大的努力来帮我。”

雷家所有的成年人都有分工,老人们负责种菜、养牲畜和做饭,雷氏兄弟和秦香负责其它重要事情。目前,他们为企业组织文化活动和接待单独的客人,用来支付在那工作的手艺人工资。

“我们想把精力集中在改善院落本身。我们没有做太多的宣传,而是靠口碑来吸引游客,尤其是那些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雷鸣说。

艺术学院的学生来此写生,甚至周边地区的居民开车几个小时来参观溪上美术馆,品尝他们做的食物,还在这里过夜。

雷氏兄弟和秦香的故事对城市居民来说有点不同寻常——3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30多岁的年纪,辞去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偏僻的乡村建了一座古建筑,过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与大城市的小家庭不同,雷家的生活方式在早些时候的农村并不常见。这家人把所有的积蓄都投进了建设中,还欠下了近500万元的债务,其中200万元是当地政府的低息贷款。

负责庭院运营的秦香回忆说,2016年她在北京卖掉自己的房子后不久,其市场价格就上涨了约200万元。她安慰自己说他们在院落里创造的价值更多。在北京的时候,秦香经常和艺术圈子里的人交往,尽管如此,她还是花了很长时间才下定决心回到家乡,适应甘溪滩的新环境。

“我必须解决一些因为城乡差距引起的问题。比如,我们的很多想法和别人不一样。大女儿6岁回到这里的时候,对学校里的一些东西不习惯。”秦香说。

“我们想把美术馆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来展示农村民间文化,”秦香说,许多人鼓励他们继续工作,她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帮助以改善周边诸如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