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非遗讲故事|千年邢窑 历久弥新

来源:新华网
2022-10-26 18: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上,发现了6万多件中国唐代陶瓷器,其中就有邢窑白瓷。可见,在唐代,白瓷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了世界。”在河北省临城县邢窑文化博览园,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志忠说。

张志忠在进行邢窑白瓷拉坯作业。(陈雷 摄)

邢窑窑址主要分布在今天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临城县、内丘县一带。2014年,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年59岁的张志忠,从1980年至今一直致力于邢窑陶瓷烧制技艺恢复和邢窑文化研究。在邢窑文化博览园邢窑陶瓷制作室内,拉坯机“嗡嗡”旋转着,泥料在张志忠手中不断变换形状,只一会儿工夫,一个茶杯的毛坯便成型了。

“邢窑创烧于北朝,鼎盛于唐朝,到元代逐渐销声匿迹,烧制技艺失传。”张志忠说。尽管古籍上多有记载,但由于没有发现窑址,邢窑一直成谜。1980年以来,相关部门先后在邢台发现多处窑址,逐渐揭开了邢窑的神秘面纱。

张志忠为邢窑白瓷雕花。(陈雷 摄)

1986年底,经过大量试验,张志忠所在的河北省邢窑研究组成功烧制出“接近唐代邢瓷”的21种邢窑仿制品,邢窑烧制技艺逐渐恢复。

“邢窑白瓷类银类雪、莹泽如玉,是盛唐时期的文化符号之一。”张志忠说,当代白瓷既要发扬邢窑的精神风貌和特征,又要有所创新,展现时尚。

张志忠精益求精。他经常花费数年时间研究、修改,才会将某个作品定型。近年来,张志忠将更多精力花在邢窑文化传承上,通过编辑书籍、学校授课等多种方式教授邢窑陶瓷烧制技艺。

张志忠将邢窑白瓷装窑。(陈雷 摄)

为推动邢窑文化薪火相传,邢台学院开设了陶瓷工艺学、邢窑陶瓷烧制技艺等17门专业课程。邢台市邢瓷烧制技艺研究院、内丘县职教中心等通过举办创作培训班等方式,培养出一批高技能人才。

现在,更多的年轻人成为千年窑火的守护者。2016年,吴晓楷进入邢台学院学习邢窑陶瓷烧制技艺,毕业后跟随张志忠继续学习。在邢窑文化博览园,这名“95后”年轻人熟练地拉坯、雕花、上釉,认真而沉稳。他说:“邢窑的千年积淀深深吸引着我,我想成为文化传承的接力者,让邢窑继续绽放光彩。”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