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声音)7省区代表团接受集体采访:“江河湖海”中映出新发展理念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 夏宾)19日,中共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三场集体采访,7省区代表团新闻发言人结合实际讲述了十八大以来,各地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10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集体采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出席,介绍代表团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分会场。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这七个省区有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有位于洞庭湖南北的长江流域重要省份湖北、湖南,还有沿海的广东、广西、海南。在中国版图上这些同“江河湖海”发生密切联系的地域,以其自身发展的新实践映出了新发展理念。
创新——去年以来,河南就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首位战略”,河南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霁直言,创新发展已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最强音、主旋律。
周霁介绍,河南打出了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的“组合拳”,推出50项改革,出台10个方面配套政策,加快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已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大家熟知的,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新冠肺炎的小分子口服特效药阿兹夫定,就是在我们河南研发、在我们河南生产的。”周霁说。
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
资料图:9月21日,以“智能时空,创新引领”为主题的2022中国北斗应用大会在中部省份河南举行,图为应用北斗技术的应急测绘无人机吸引参观者。 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
协调——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已融入崭新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携手港澳推动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过程中,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介绍,广东省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以珠三角为主阵地、全省全域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工作格局;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与港澳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积极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
资料图:广州市南沙区城市一景。南沙区政府 供图
绿色——黄河流经山东628公里,在东营进入渤海,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称,三年来全省投入1300多亿元人民币进行堤坝建设、河道治理、防洪减灾,确保黄河的安全和安澜。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白玉刚表示,目前,黄河三角洲鸟类从187种增加到371种,增加了184种,相当于增了1倍,现在黄河三角洲是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显示了生态保护、环境改善方面的成效。
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长江在湖北境内有1061公里,为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正中称,湖北坚定扛起生态大省的政治责任。例如在长江沿岸整治了12000多个排污口,并且持续跟踪;率先实行了五级河湖长制、林长制;造林绿化84万亩,整治修复废弃矿山327座,建成国家湿地公园66个等。
资料图:长江秭归段碧水蓝天。郭晓莹 摄
开放——探索和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海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沈丹阳表示,当地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过去三年海南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利用外资过去三年平均每年增长80%,外贸平均增长50%。外向型经济有多项指标走在了全国前列。
常与东盟打交道的广西也享受着开放的红利,其持续推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走深走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成功举办19届,服务范围也从服务“10+1”向服务RCEP和“一带一路”拓展,同时“南宁渠道”影响力持续扩大,东盟连续22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资料图:东博会主题花坛吸引市民观赏。 俞靖 摄
共享——无论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还是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都体现着共享发展的理念。
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称,十八洞村成为中国精准扶贫的样板,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简史》。湖南由此探索出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包括产业扶贫的新模式和劳务扶贫、小额扶贫贷款、消费扶贫的新路子。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资料图:媒体记者拍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模型。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他提到,湖南作家周立波写过一本很著名的小说叫《山乡巨变》,反映了新中国土改以后湖南农村的变化。“如今三湘大地发生巨大变化,我们称之为新的‘山乡巨变’。”(完)
(夏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