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扮靓乡村颜值 河南太康县开展“废物收集、废宅(地)升级、废坑利用”活动

来源:《河南日报》    2022-10-14 17:58
来源: 《河南日报》
2022-10-14 17: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瓦砾铺成小道,石磙栽成棋桌,轮胎摆作篱笆,梧桐成行、花草锦簇……10月10日,太康县逊母口镇程楼村村头,一处用废弃物料打造的小景点,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拍照。

“别看是用废弃物料建成的,乡亲们谁见了都竖大拇指。”程楼村村民程共产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村改善人居环境的一项新举措。

程楼村曾是贫困村,靠着发展产业,2014年顺利脱贫。随着楼房越建越好,车辆越来越多,大量的建筑物料、农用器具闲置,成了村里人的一块“心病”。

“起初,村里耗费人力、物力,开展了针对废弃物集中整治活动,但没过一段时间,村民建房又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整治起来很麻烦。”程楼村党支部书记程战胜说。

针对这种情况,逊母口镇在全镇范围开展了“废物收集、废宅(地)升级、废坑利用”活动,将该项内容纳入村民自治和农户“五美庭院”评选表彰中,引导群众养成行动自觉,实现村庄面貌蝶变。

“我们村由支部组织,党员带头开展此项工作,在村头打造了一个试点,没想到大家都很认可,跟着学了起来,现在人居环境整治干起来很省心。”程战胜言语中透露着欣慰。

“家里翻修房子的时候,爹娘不舍得扔砖头瓦片,把这些都堆在屋后,谁知道没多长时间里面藏了蛇和老鼠,把我的外甥和外甥女吓哭了几回。”程共产告诉记者,村里一号召,他就把这些砖瓦拉了出来,精心打造成了如今的小景点。

程共产还将村头景点对面的废弃坑塘承包了下来,发展生态鸡养殖产业。土鸡散养,以草和小虫子为食,鸡肉口感紧实、营养价值高,一出栏就引得不少人抢购。“废坑塘成了我的‘聚宝盆’,小景点成了养鸡场的‘后花园’,干完活就在这儿歇歇脚、下下棋,日子过得很幸福。”程共产说。

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从千篇一律的“穿衣戴帽”,变为因地制宜的“装扮点缀”。在该镇梁堤口村,一处废弃院落改造工程正在紧张施工,石磙、瓦罐、老砖瓦成为改造的主要元素。

“我们把废弃10年以上的宅基地升级改造为孝道文化园,把废弃3年以上的庭院打造成菜园。这样不仅让物料变废为宝,还实现了村有景、户有点、宅有菜的提升,可谓是一举两得。”梁堤口村包村干部陈广全说。

“俺孙子在县城上学,过去寒暑假不愿意回来,嫌老家比不上城里的环境。自从废弃院子被打造成了民俗馆,孙子回来一看,发现村里环境大变样,都不肯回城了,还专门写了一篇作文《俺村有个民俗馆》,高兴得不得了。”该镇高庄村村民轩桂荣笑着说。

目前,该镇39个行政村已经打造小景点28处,群众自发在房前屋后打造小微景观750多处,升级改造废弃坑塘12处,“变废为宝”已经成为该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上的“妙招”。

“我们按照众筹众建共建美好家园、群策群力提升乡村品位的工作思路,充分整合利用废弃资源,装扮庭院、点缀乡村,让人居环境整治顺民意、接地气,凝聚干群合力,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提升乡村颜值品位。”逊母口镇镇长应建辉说。

(方化祎 李昊)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