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应热点问题

来源:新华网
2022-10-13 23: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题: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应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李恒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病毒变异的趋势如何?现有防控方案能否应对?各地怎样更好落实“九不准”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系统做出回应。

全国多地疫情逐步得到控制 风险总体可控

“近期,我国持续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但总体可控。”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司长雷正龙介绍,新疆疫情出现反复,但总体可控,内蒙古疫情形势明显好转、病例数显著下降,四川、甘肃、山西等地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宁夏、西藏疫情稳定向好。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以快制快,阻断疫情传播,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医务人员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铁站核酸采样点为旅客进行核酸采样(2022年9月10日摄)。新华社发(卢忠南 摄)

“动态清零”总方针由“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决定

“中国政府所实行的‘动态清零’是由‘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所决定的,这个总方针的核心是要把疫情阻断,而不是消灭病毒。”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说,我国人口总数大,老年人口比例高,同时还有大量基础病患者,这些人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以后得重症甚至发生死亡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同时,尽管我们通过免疫接种获取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新变异株对这种免疫力的逃逸在加强。

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制度优势、信息化优势,中国卫生健康系统防控救治能力,物资保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方面的能力……梁万年表示,我国具备“动态清零”的条件和能力,应该坚持“动态清零”,用最少的生命损失和代价换取最终胜利。

落实“九不准”要求 防止层层加码

针对群众关心的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等问题,雷正龙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高度重视群众投诉工作,由多部门组成的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目前每天及时转办、督办地方核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接收到群众反映的相关情况。对此,雷正龙说,要加快做好精准流调工作,疫情防控不能简单化,不能过大范围划定风险区域。坚决避免“一关了之”,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雷正龙表示,下一阶段,专班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群众反映的问题,对发现地方违反“九不准”等疫情防控要求的,坚决督促整改到位,既要抓好疫情防控,更要服务好群众,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10月2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一处便民核酸检测点,工作人员为前来进行核酸检测的市民扫码登记。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新变异株致病力没有明显改变 第九版防控方案依然有效

近期,我国内地首次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BF.7亚分支。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表示,研究发现,自奥密克戎毒株出现以来,新冠病毒的变异速率明显加快。

据介绍,奥密克戎BF.7亚分支本质上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进化分支,该进化分支在致病力方面没有明显改变或增强,是否会成为下一阶段全球优势毒株还需要进行观察。

董小平说,经过几个月的实践证明,在不出现病毒致病力明显改变、现有疫苗保护效力明显下降的前提下,现行的第九版防控方案仍然可以满足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求。

2022年7月13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街道一处新冠疫苗接种点,医护人员为一名86岁的市民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预防新冠后遗症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感染

截至2022年10月12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34亿剂次,覆盖人数超13.34亿人,其中60岁以上人群接种超2.39亿人。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继续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依然十分关键。

针对各国普遍关注的新冠后遗症问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新冠后遗症常见于重症病例,但也可发生在轻症病例。预防新冠后遗症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一般来说,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的人,感染新冠后患后遗症的风险要远远低于那些没有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的人。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