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马村区:擘画“一极、两城、三基地”奋力打造城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来源:焦作新闻网    2022-10-13 10:07
来源: 焦作新闻网
2022-10-13 10: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马村区政府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生态环保公司签约总投资30亿元的云台·天河项目。

马村区招才引才集中签约。

丽珠集团原料药生产基地项目开工建设。

本报记者 张 蕊 摄

焦煤集团年产60万吨氧化钙项目开工。本报记者 张 蕊 摄

鸟瞰魅力马村。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焦作方达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新型储能电池用负极材料项目施工现场。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鑫恒重工环保负压智能输送设备制造项目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健康元生物医药研究院项目顺利运行。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发展中的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园区。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安阳城街道西韩王村“初心广场”,成为凝聚人心的红色阵地。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红管家背“娘”赢点赞,微网格服务大民生。

北孔庄村文化合作社内,合唱团在吟唱《诗经》。本报记者 张 蕊 摄

即将建成的马村区万邦焦作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河马仙果小镇培育番茄60多个品种、辣椒160多个品种、南瓜32个品种、西瓜甜瓜几百个品种。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马村区美丽城区一瞥。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农家书屋聚人气,乡村振兴添活力。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马村区委宣传部提供)

核心提示

怀川东部大潮涌,奋进发展新马村。

今年年初以来,马村区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一极、两城、三基地”战略定位,着力谋划、招引、建设了一批创新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助力城区经济“起高峰”。

今年上半年,马村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8%、居全市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5%、居全市第3位;灾后重建项目开工率达103.13%、居全市第1位;“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达效率均为100%、投产率为50%。

火红的经济数据背后有着怎样的力量?

马村区委书记师少辉如是而言: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超出预期的风险挑战,马村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立足“一极、两城、三基地”战略定位,知重负重、砥砺前行,谋事干事、固强补弱,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跑出马村“加速度”。

蹄疾步稳 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

何为“一极、两城、三基地”?

今年年初,马村区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擘画蓝图:

“一极”即奋力打造城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两城”即加快建设焦东融合创新城、焦东生态康养城,“三基地”即积极打造高端材料和生物医药基地、综合枢纽和现代物流基地、新型消费和绿色供给基地。

目标定、方向明,责任在肩、马上就干。

为了让项目建设实现“加速度”,马村区持续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并结合“410”项目和“首席服务官”制度,立足区情,创新实施“5+2”包联机制,即1名区级领导、1个区直部门、1名科级干部、1名金融干部和1名公安民警,分包联系2家重点企业,组建37个服务专班,包联全区一二三产企业74家。活动开展以来,共收集企业反映各类问题108个,区级问题办结率达100%。

“政府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帮助企业争取优惠、代办审批手续等,让企业甩开包袱‘轻装上阵’,我们更有底气撸起袖子加油干!”焦作聚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峰说。

探访马村区“三个一批”重点项目,处处呈现繁忙景象,一幅幅大干快干、比学赶超的壮美画卷,展现出这座东部新城经济运行向上向好的态势。

投资6亿元的艾普拉唑项目、投资6亿元的鑫恒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年产10万米长距离空间曲线输送机项目、投资1.8亿元的方达聚源年产5000吨锂离子电池负极前躯体材料等项目现场,吊车展翅,钢梁架起,建设正酣。

在国际万邦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主体二次结构施工,今年11月,该物流园有望开门迎客。

河南农大马村优质果蔬产业园(河马仙果小镇)项目已部分投产,在刚刚收获一大波果蔬新品后,新一轮的栽种和育苗工作已经开始,园区内一片繁忙。

8月30日,马村区政府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生态环保公司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现场签约总投资30亿元的云台·天河项目,这是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生态环保有限公司在河南省签署的首个协议。该项目集科创文旅、生命健康、高端养老、新型消费、绿色供给于一体,将成为马村区建设焦作东部融合创新城和焦东生态康养城、打造焦作东部文旅新典范的重要项目支撑。

以焦作健康元为龙头,马村区谋划建设生物医药基地,全力承接深圳健康元产业转移项目,延长医药制造产业链,致力打造总投资55亿元、占地80公顷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截至目前,该区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近18亿元。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今年年初以来,马村区共谋划实施重点项目223个、亿元以上项目111个、10亿元以上项目28个,总投资780.29亿元,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度同比增加29%和34.4%。此外,该区谋划专项债项目114个,总投资235.34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3亿元。

招大引强 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马村区委书记师少辉、区长王婕“赶场”招商的时间精确到分钟。今年5月中旬,师少辉“挂帅”招商,创下了5天奔赴深圳、珠海、肇庆、广州4个城市考察招商的纪录。

不是在谈判桌上洽谈招商项目,就是奔走在招商的路上,马村人招商的脚步从未停歇。招大商引强企,已成为马村区产业发展创新制胜的“法宝”。

他们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装备智造、风光发电、现代服务等主导产业绘制了招商图谱,进行精准、高质量招商,思路十分清晰。

马村区超前谋划、眼光长远,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生态环保公司签约总投资30亿元的云台·天河项目,标志着马村区打造焦作东部文旅新典范迈上新台阶。

正如师少辉所说,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马村区牢固树立“产业链思维”,“一盘棋”谋划、“全链条”推进,全面推进产业格局重构,“链”出魅力马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以商招商,引凤来栖。马村区创新招商方式,在“云招商”、委托招商基础上重点开展以商招商,利用辖区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打造“特色明显、链式聚合”的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产业是马村区产业链招商、产业链推进、产业链孵化、产业链发展的一个样本。该区以焦作健康元为龙头,全力承接深圳健康元产业转移项目,引进健康元生物医药研究院、延长医药制造产业链,谋划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全区重点产业扶持发展。

该区谋划建设绿色建材产业园,努力打造“前端有矿山、石灰石加工,中间有商混、桥板、沥青,末端是装配式建筑”的绿色装备全产业链条,推动绿色建材工业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该区还高标准谋划电子商务产业,依托鸿运国际商城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网红直播产业园区,再造电商新业态发展优势。

该区第五期“三个一批”项目共13个,总投资56.5亿元。其中,“签约一批”项目4个,总投资16.7亿元,项目开工率为100%;“开工一批”6个,总投资19.8亿元,项目投产率为100%;“投产一批”项目3个,总投资20亿元,项目达效率为100%。

筑巢引凤 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

开发投用“马上办”APP服务信息平台,通过“欢迎来”“企业说”和“项目行”三个子系统,有诉即收、立交立办。

今年年初以来,马村区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马村区每周都会召开一次“企业家早餐会”,每次邀请一位或者两位企业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陪着一起吃早餐,目的非常明确,边吃边聊,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畅通信息,化解难题。师少辉说,创新开展“企业家早餐会”,就是为了建立一个长期的政企沟通机制,更好聆听企业家心声,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以艾普拉唑原料药项目为例,为使项目尽快落地,马村区整合停产5年之久的“僵尸企业”,成立工作专班,公检法和政府联动,用一周时间完成平整土地工作,且保障水、电、蒸汽、天然气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实现了企业“拎包入驻”。

让项目方没想到的是,除了高效的办事效率,还有一个更大的惊喜:该区专门引进了生物医药尾废处理企业,并为丽珠集团原料药生产基地预留16公顷土地作为发展空间,为企业在该辖区后续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马村区给了我太多惊喜,马村速度名不虚传!”焦作丽珠合成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明山感慨道,政府非常关心企业发展,针对企业的多项综合性问题,开办“政企沙龙”,组织10余家单位和企业专题见面,现场解剖麻雀,确定责任单位和节点,制订一揽子解决方案,一次性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王婕说:“解决问题是马村区服务企业的金标准。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更贴心的服务、更优质的环境,推动合作项目在马村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争先进位 拼出魅力马村“精气神”

师少辉说,“上争”是破解发展难题、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只有敢于争先、勇于突破,才能在小区域里实现大作为。

今年年初以来,马村区紧紧围绕省委、市委全会精神,认真研究、深入分析现阶段发展基础、发展特征和发展方向,在全区开展“上争”工作,即向上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争取平台、争先进位,目的是在拉高标杆中抢占先机,跑出发展“加速度”,为打造“一极、两城、三基地”提供强有力支撑。

如何“上争”?马村区强化发展意识,紧盯国家和省、市的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建立分析研判、强力推进、督导奖惩、统筹调度“四个机制”,科学确定目标,对“上争”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台账化落实,推动经济社会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上争”的成效如何?该区精心谋划的多个项目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盘,市政府工作报告12次提到“马村元素”。该区成功申报马村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试点平台,成为全市唯一一家现代服务业开发区。该区创新实施“招才引智”计划,健康元生物医药研究院成功引入博士后2人、博士5人、硕士17人。

在夯实基层基础方面,马村区创新开展区、村合围工作,64个村、14个社区硬合围建设全部完成;“十户联防”纵深推进,组建全科网格337个、微网格2589个,配备专职网格员337名、微网格员2589名,收集问题3000余条,正在逐条分类化解,实现了“守得住、能发展、生活好”的目标。

在服务发展方面,马村区创新建立区主要领导每月到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园区现场办公机制,现场“解剖麻雀”,破解难题、纾困解压,扫除障碍、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张 蕊)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