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县城看发展|河南睢县:一双鞋 一座城 一起拼

2022-10-11 10: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微信图片_20221011072033.png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一双鞋,一条路;一群人,一座城;一起拼,一定赢。短短18个字,形象地勾勒出睢县特色制鞋产业发展的轨迹。

10月8日,走进睢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特步、乔丹、鸿星尔克……道路两侧,满眼都是各大鞋企的标志牌。

2011年,作为传统农区的睢县打破常规,按照“跳出睢县、放眼全国”的发展思路,瞄准制鞋产业,将其确定为未来的主导产业。从此,全县上下盯准“一双鞋”、选准一条路、横下一条心,全力做大做强制鞋业。

河南嘉鸿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一条条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忙得不亦乐乎。

“嘉鸿鞋业是睢县招引来的第一家鞋企,2011年在睢县落户。”睢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万伟说,当年,睢县党政考察团到广东、福建的知名鞋企考察调研、积极沟通,以制鞋产业“东引西进”产业转移“天时”、睢县东西交会“地利”和劳动力资源“人和”的优势,促成总部在福建晋江的安踏集团嘉鸿鞋业落户睢县。

自此,睢县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成基地、十年创鞋都”的发展目标,筑巢引凤、腾笼换鸟、亲情服务,全方位为制鞋产业发展培育优质土壤。

2017年年初,随着雄安新区规划调整,河北安新县三台镇制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进行产业转移。睢县抢抓机遇,赶赴当地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采取“拎包入住”的方式,打造雄安制鞋产业园和三台制鞋产业园,吸引雄安新区超过210家制鞋及配套企业转移睢县。

为加快项目建设速度,睢县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推广“入驻即生产”“边建设边生产”经验,建立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周例会等工作机制,推出服务效能“三级跳”的“店小二”“保姆式”“妈妈式”服务。同时,实行“1+X”工作法,全面落实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单位负责、一套班子推进、一站式办公、一抓到底的项目服务机制;全面推行“首席服务员”和“13710”机制,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证件办理等服务;建立返乡创业园,吸引资金回流、人才回归、企业回迁;为产业工人提供住宿、子女就学等36项政策“红利”。

2021年6月初,中乔(河南)体育有限公司进驻睢县,从签约到投产,仅用70天;而鸿星尔克仅用45天,斯凯奇用时25天。如今,睢县已落地制鞋及鞋材配套企业427家,年产能达3亿双,配套能力90%以上。该县已经成为除福建晋江外全国最大的休闲运动鞋生产基地,被中国轻工业协会、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称号。

“我们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定信念,促进制鞋产业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睢县县委书记曹广阔说,睢县还将实施“四梁八柱”产业培育计划,坚持把制鞋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打造成4个百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把足力健鞋业、特步鞋业、金振源电子等8家企业培育成税收超亿元龙头企业,让产业集群成为“森林”、龙头企业成为“参天大树”。

(李凤虎 刘梦珂)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