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永乐 通讯员 牛震
10月9日上午,世界最长螺旋隧道——新晋高速韩口特长隧道举行全线贯通仪式。继9月29日韩口隧道左线贯通后,10月8日凌晨5点18分,该隧道右线顺利贯通。历时858天,韩口隧道实现了双线贯通,这为年底新晋高速正式开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届时,新乡到晋城将从用时3个多小时缩短至最快1个小时。
据了解,新晋高速起于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块村营村,至山西省陵川县古郊乡营盘村,全长69.75公里,是豫北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豫西北通往晋东南的一条捷径。
韩口隧道位于新乡太行山腹地,是新晋高速多个螺旋隧道群中最长的一条,左线长4457m,右线长4366m,隧道最小转弯半径700米,是世界最长的小半径、大高差螺旋隧道。也是世界上在建最长的螺旋隧道,比现有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延崇高速金家庄特长螺旋隧道还要长229米。
韩口隧道的全线贯通,标着新晋高速三层螺旋隧道群正式建成。新晋高速螺旋隧道群隧桥全长28公里,全部位于南太行海拔高度500米至1280米的深山区,共有9个隧道,高度落差780米,整个螺旋隧道群如同一条螺旋线,在南太行轿顶山的“肚子”里蜿蜒旋转上升两圈半。
新晋高速项目总工侯向鹏介绍,之所以叫作螺旋隧道,是因为隧道在设计时采用小半径的圆曲线,以螺旋展线的方式解决了山区线路爬升的难题,“韩口隧道进出口高差达109米,也就是说隧道最大的妙处就是用长度换取了高度。” 虽然隧道入口和出口直线距离只有1.9公里,但是它却在大山的肚子里面转了4.4公里。
除了海拔高、落差大等施工困难外,施工方还要克服太行深山物资运输困难、螺旋隧道通风排烟困难、特长隧道精准测量困难,建设者要在近乎垂直的绝壁上修隧道,不但容易缺氧,还容易发生偏斜,加之隧道周边是岩体很薄的层状砂岩,极易塌方、滑坡,施工难度特别大。
翻山越岭、跨河越沟、两端分头向中间24小时掘进、智能监控动态控制、台车防碰撞预警系统,全天候智能安全监控预测报警系统……为解决山高坡陡等实际问题,中建路桥人在韩口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多项行业高新技术,助力项目攻坚克难。
新乡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秦岭介绍,新晋高速建成后将连接起鹤辉、沿太行、郑辉及安新高速,成为连接晋东南、豫北、河北南部、山东西部的核心枢纽。同时,新乡市辉县将实现从0高速到6条高速8个出口的历史突破,新乡也将提前实现“市域双环线、县县双高速”目标,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新晋高速项目的建设,是我省规划调整高速公路网的一条重要线路,具有完善省际通道能力,优化全省路网布局,强化枢纽节点衔接的重要作用。” 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李强表示,项目建成后将促进太行山脉两侧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将黄河生态经济带拓宽至太行山脉一带,对豫晋煤炭运输、文旅产业及太行山老区破题发展都将产生重要促进作用。
(王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