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岗区:储存爱心时间 让互助养老“增值”

红花岗区:储存爱心时间 让互助养老“增值”

来源:红花岗融媒体中心 2022-10-09 21: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叔叔阿姨,您们的血压是正常的,要按时吃药,注意饮食……”重阳节前夕,红花岗区延安路街道金狮山社区“时间银行”志愿者于凤华来到中华路赤天化小区,为年近90岁的范绍谋及其老伴测量血压,查看老人们近期的体检报告,为老人们分类整理常用药盒,清除过期药品。随后与老人们围坐一起,用心倾听老人讲述年轻时的故事和现在四世同堂的乐事,一待就是一上午,临走时,老人还在不停地念叨:“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

“儿女在外地工作,常年只有我们老两口在家,有了于凤华的照顾和陪伴,我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更舒心了。”范绍谋说,从2019年底开始,于凤华便会隔山岔五来到他们家中,为他们收拾房间、整理药箱、畅聊趣事,疫情期间也会每天打电话,叮嘱他们注意防护,就像一家人。

在于凤华看来,幸福的晚年生活不仅需要“老有所养”的物质保障,更要有“老有所为”的精神追求。2015年,退休在家的于凤华便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积极为辖区高龄、空巢、特困、失独等老龄群体提供助餐、助洁、助医、陪伴聊天等居家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已照顾了近20位老人。

“我过去曾在医院工作过,现在可以利用自己的所长发挥余热,在帮助他人中得到一种无法替代的满足感和获得感。”于凤华说,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不只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高层面的养老和享老,让她的老年生活更丰富、更有意义。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019年,红花岗区积极谋划,整合辖区资源,将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组成“五老”志愿者服务队伍,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队进社区,为高龄、空巢、特困、失独等老龄群体提供精神陪伴、心理疏导、助医助困等个性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将志愿服务时间储存在“时间银行”,在志愿者年老后可以用储存的时间兑换养老服务或日常生活用品,实现志愿服务“双向奔赴”、成果“可视化”。让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通过“时间银行”的良性循环,有温度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年轻存时间,年老享服务。“时间银行”的正向激励作用,让越来越多的老人往里面存入自己的“老年岁月”。目前,红花岗区共有“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试点6个、注册低龄老年志愿者1300余人,开展长者陪伴、精神慰藉、矛盾调解、邻里互助、心理疏导、走访慰问等各类志愿服务近25000人次,累计服务时长11250余小时。

“接下来,我们会加强‘时间银行’志愿服务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广‘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动员和鼓励更多的退休老同志参与到以老助老的互助养老活动中,推动‘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健康发展,从而建立可持续的养老服务生态圈,让每一位老人安享幸福晚年。”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