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彩礼 、不办宴席 河南太康六对新人践行新风尚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南频道    2022-10-08 10:38
2022-10-08 10: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室外秋雨淅沥,室内暖意融融。10月4日上午,一场集体婚礼在河南省太康县朱口镇窦庄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随着音乐响起,来自朱口镇各村的6对新人在500多名群众的见证下,心手相牵步入婚姻殿堂。县政协主席朱希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姚华、县人社局局长李晓虹、朱口镇党委书记石邦宪、镇长李硕秋等为新人送上了红包和新婚祝福。

“感谢朱口镇党委政府为我们举办了这次仪式感满满的婚礼,虽然简单但很难忘,这将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新郎苏元浦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苏元浦今年22岁,朱口镇苏庄村人,妻子阳妮娜与他同岁,湖南人。几年前,二人在广州务工时相识,经过两年多的充分了解,二人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高额彩礼不是婚姻的价值,奋斗人生才是爱情的真谛。”苏元浦和阳妮娜笑着说。

为大力倡导移风易俗,近年来,朱口镇在全镇积极启动实施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专项行动,针对“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展开重点整治,通过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文明新风宣讲团、免费为新人举办集体婚礼等,引导广大婚龄青年及其家长树立正确健康的婚姻观,推动文明婚俗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为建设美丽朱口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每年国庆是朱口镇党委、政府为全镇婚龄青年举办集体婚礼的时间,得知朱口镇10月4日要举办集体婚礼,该镇甄楼村曹维维、苏庄村苏元浦等6对新人第一时间报了名。“虽然没有宴席,但有这么多县领导和数百名村民过来给我们送祝福,我们感觉特别的有意义。”曹维维说。

80岁的崔成允是朱口镇崔古同行政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平时奔忙于乡村宣传移风易俗。在集体婚礼现场,他现身说法,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外甥结婚新办的情况,“俺外甥结婚时不但一份钱彩礼没要,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就连婚房也是临时租借别人的。”崔成允老人动情讲解,感动了现场所有人员。在他半个小时的讲解中,现场响起10余次雷鸣般的掌声。

发喜糖、送祝福,集体婚礼持续了1个多小时,整个现场气氛热烈,掌声、欢笑声不时从室内传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上空回荡。

“本次集体婚礼是推进移风易俗浸润行动的重要举措,减轻了农民负担,给新人增添了生活动力。希望通过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有效遏制陈规陋习,营造风清气正的文明新风。”县政协主席朱希炎说。(太康县委网信办 王慧星 朱山林)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