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热”升温折射中国绿色之变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出发,骑行经过漕运码头,赏大运河畔旖旎风光,享秋风拂面的舒爽惬意……这是北京市民高庆国钟爱的路线之一。

“骑行热”升温折射中国绿色之变

来源:新华社 2022-10-03 13: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题:“骑行热”升温折射中国绿色之变

新华社记者李春宇、张骁、王小鹏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出发,骑行经过漕运码头,赏大运河畔旖旎风光,享秋风拂面的舒爽惬意……这是北京市民高庆国钟爱的路线之一。

年近花甲的高庆国坚持每日骑行锻炼已有十年,春去秋来,风雨无阻。十年间,与高庆国同行的“骑友”越来越多。

“骑行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市区骑行能够感受到城市的发展与变化,在郊区可以游览自然美景。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高庆国说。

7月26日,参展商在消博会现场演示自行车产品。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近年来,骑行运动在中国逐渐升温,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主任孔宪菲认为,除了骑行本身的魅力之外,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体育赛事活动的带动、城市环境的提升、骑行设施的改善等,都是形成“骑行热”的重要因素。

十年前,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所在区域曾有一家大型化工厂。在疏解腾退了化工厂等用地、植入新绿后,变为如今的“骑行热土”。包括这家化工厂在内,北京十年来已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约3000家,同时推动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

过去十年,中国推动污染防治的措施之实、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天蓝了,水清了,空气清新了。”这是高庆国这十年骑行的最大感触。

这是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2020年9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宇 摄)

回溯历史,北京城市街道两侧普遍设有人行道和自行车道,1986年最高峰时自行车出行比例达到45%,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机动车快速发展,自行车交通出行比例持续下降。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主任工程师胡莹说,近年来,北京通过制定规划标准、加强慢行系统环境整治、创新自行车优先标识等措施,不断提升慢行交通出行品质。

《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底,北京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6%。“十四五”期间,北京五环以内路面宽度12米及以上道路全部施划自行车道。

市民在北京西二环辅路拓宽的自行车道上骑行(2021年5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中国很多城市都正在为市民绿色出行创造良好道路条件,城市绿道越来越多。

中国已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用世界历史上最短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

“自行车作为零碳交通方式,若一名小汽车使用者转移采用自行车出行,一年能够减少约1吨碳排放。”胡莹说,出行结构转变对实现“双碳”目标非常重要。

在2022“锦绣太原”全民骑行节活动上,骑手们在太原滨河自行车道骑行(7月10日摄)。新华社发

业内人士认为,“骑行热”不断升温,反映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积极响应。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容军说,2021年,北京中心城区慢行交通出行比例达47.8%,创近十年来新高。今年以来,北京市仅共享单车骑行量就达6.01亿人次,日均骑行量超228万人次。

越来越多青少年也加入骑行“大军”。北京自行车项目二级裁判员孙洪涛每周都会留出时间给小学生讲解自行车骑行技术和骑行当中的注意事项。“未来还会有更多各个年龄段的人加入骑行队伍,骑行作为一项既传统又新潮的运动,正在走向大众化。”(参与采写:曹鹏远)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