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构建中国企业的经营哲学——《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中国》新书发布暨座谈会在线举办

新时代构建中国企业的经营哲学——《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中国》新书发布暨座谈会在线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9-30 19: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2年8月24日被誉为“经营之圣”的日本实业家、企业家稻盛和夫在京都家中因衰老而去世,享年90岁。稻盛和夫与中国企业界渊源深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经营哲学理论便开始在中国产生影响,并通过培训、出版等形式,逐渐被更多人所熟知,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和企业家提供了西方企业管理学说之外的新思路,并在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9月29日,“新时代构建中国企业的经营哲学——《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中国》新书座谈会”在线上举行。与会者分享、回顾了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并从《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中国》一书出版的角度,总结梳理了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主要内容,提出中国企业界必然要在借鉴学习稻盛和夫经营理论的基础上,跨出新的一步,建构起属于中国自己的经营哲学。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中国》主要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以“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为题,为座谈会做主旨发言。

王立胜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撰写本书的初衷,并对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情况,及其对我国党政领导干部的启示进行了回顾和阐述。

王立胜回顾了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四个阶段:首先,是1984 年到 2007 年的多渠道传入阶段,实现了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传入和多元传播;其次,是2007 年至 2010 年的组织化传播阶段,并以曹岫云在江苏无锡发起设立“无锡市盛和企业经营哲学研究会”作为这一阶段的标志事件;再次,是2010 年至 2017 年的公司化运营阶段,标志性事件是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稻盛和夫亲自担任名誉董事长,并设立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研究中心(即盛和塾),授予“盛和塾”“稻盛和夫”等品牌在中国的使用权;最后,是从2017 年至今的发展新阶段,“盛和塾”迅速发展,并在常态化和规范化运营上实现了长足进步。

王立胜说,从哲学研究者的视角,揭开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面纱;解释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中国经久不衰的原因;以及,帮助中国的企业家塑造属于中国企业自己的经营哲学,是他写作本书的三个动力来源。如今,中国已经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这就要求我国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企业家要了解中国国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真正认识到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最终实现理论创新。

随后,浙江省文史馆馆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顾问、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荣誉院长,浙江省党建研究会会长王永昌,以及江苏省日本企业经营哲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无锡盛和企业经营哲学研究会会长,高级经济师,浙江工商大学特聘教授曹岫云作为特邀嘉宾先后发言。

王永昌指出,《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中国》这本书对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学观点做了比较简洁而又精到的概括和介绍,同时又是非常系统全面地回顾、总结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理念、书籍在中国传播的情况以及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学习和践行情况。最后,这本书提出来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就是在新的时代,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我们如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企业的经营哲学,这个具有非常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本书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回应。

王永昌从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理论特征,以及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对中国的当代启示这两点出发进行了分享。他认为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理论特点包括:鲜明的实践性;深刻的智慧性;蓬勃的主体性;社会的客体性;向善的价值性以及内在的逻辑性。

王永昌说,中国的企业界在学习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过程中要意识到,只有企业拥有正确的“三观”,才能不断地给赋予强大的心力,打造出企业富有生命力的命运共同体。同时要看到,尽管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是一个可以落地的实践性哲学,但企业家们在学习运用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己企业实际,形成人物相合、利义相融、宽严相济的组织管理制度,要锁定自己企业的专业化主攻方向,不断开拓创新。最后,稻盛和夫的实践经历也说明,一个企业想要成功发展,关键需要有一个引路人,有一个凝聚人心的灵魂人物。

作为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理论在中国国内的主要推动者,曹岫云重点分享了自己推广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历程,以及中国企业家践行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典型案例。他简要回顾了自己与稻盛和夫交往的经历,特别是2007年无锡市盛和企业经营哲学研究会的成立,得到了稻盛和夫本人的鼎力支持;此后,稻盛和夫本人又主动建议与他一起注册成立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曹岫云动情地回顾了稻盛和夫在晚年身体健康欠佳的情况下,依然对他表示要坚持完成自己的使命的现场情景。

在分析为什么稻盛和夫经营哲学能够在中国取得优秀的传播成绩和广泛认可,曹岫云认为,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本身的非凡价值,能够真切地打动人心;二是自己以及和自己情况类似的其他人,在学习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过程中,认识不断加深,大家既是实践者,也是传播者。

在互动对话环节,王立胜、王永昌和曹岫云三位嘉宾,以《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中国》一书为切入点,围绕经营哲学的价值和意义,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中国获得成功的原因,以及如何具体构建中国自已的经营哲学进行了讨论。

王立胜指出,很多人误以为哲学在日常生活中没什么实际用处,其实哲学是“无用之大用”,企业家化解危机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哲学能力。因此,问题不在于企业家是否需要学习某种经营哲学,而是每一个企业家本身就拥有属于自己观念的一套经营哲学。正因为如此,一个经过实践检验、向善的、系统完整的经营哲学才是可欲的。

王永昌从哲学专业视角提出了“五个本质”:哲学的本质、人的本质、行为的本质、企业的本质、社会的本质的内在统一性,即利真善美的智慧追问,说明经营哲学对办好企业来说是必选项,而不是可选项。

曹岫云从上述分析出发,指出当代中国企业家对于好的经营哲学具有强大的内在需求,没有这个需求,是不可能在中国产生稻盛和夫热的。

王立胜认为,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传播最近几年有加快的趋势,这是因为新一代中国企业家综合素质更高、反思意识更强,同时在现实中看到了西方管理学的弊端,那么具有东方智慧特征的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学习热潮的兴起便不足为奇。而且,正是在这个趋势下,我们看到了建构有中国特征的知识体系和经营哲学理念已经是一个具有紧迫性的问题了。王立胜提出,中国的企业界和学界要开始“清理地基”,用实践去检验各种理论,同时借鉴、学习包括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内的国外优秀理论,并以中国企业家自身的经验为基础,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历程,并最终上升到理论高度。

王永昌说,构建中国自己的经营哲学,要讲“六个逻辑”,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逻辑、人类文明的逻辑、中华文明的逻辑、企业的实践逻辑、企业家精神逻辑,以及哲学思维逻辑。

曹岫云最后补充,稻盛和夫生前也希望看到中国也出现一个“稻盛和夫式”的人物,但目前似乎还没有这样的人出现。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以良知作为一切行动和思考的出发点,培养中国的“稻盛和夫”、培养中国自己的优秀企业家,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审强乃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马修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乔茂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彦涛,也以《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中国》一书编撰工作参与者的身份,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