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举办"能源央企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研讨会

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举办"能源央企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研讨会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9-23 15: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9月23日电 9月22日,在国家"双碳"目标提出两周年、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成立1周年之际,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举办了"能源央企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研讨会,助力能源央企践行低碳转型。来自清华大学、三峡集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和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等单位的60余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会。

中央企业是我国能源行业的主力军,在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能源央企对国家"双碳"目标的理解,创新企业战略助力"双碳"目标的意愿和能力,将对"双碳"目标的实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围绕能源央企在制定和实施"双碳"目标相关行动方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本次研讨会旨在搭建学术研究者、政策研究者和企业实践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帮助提高能源央企"双碳"行动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并对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提出具体建议。

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教授主持会议。张希良介绍了该中心成立一年来,聚焦能源科技创新、碳市场建设和能源央企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作用等课题,在知识创新、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并表示该中心未来将致力于推动成果落地和加强知识传播。

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何建坤教授在致辞中肯定了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成立一年来的丰硕研究成果,并指出作为由大学和企业共建的专门研究气候治理政策和机制的科研机构,该中心的建立本身就具有开拓性意义,各方都期待该中心能够发展成为校企合作的成功范例。

何建坤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任重而道远。他期待在未来几年,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能够抓住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一些关键政策机制问题,为政府建言献策,并协助地方政府打造若干地方双碳试点示范的样板,协助地方落实国家双碳战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蒋希蘅进行了题为《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战略与全球展望——企业的作用》的演讲。蒋希蘅介绍了全球范围内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和进展情况,开展中国"双碳"战略研究的思路以及能源央企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路径,并指出企业需加大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蒋希蘅指出,绿色化、数字化是产业链变革的主要方向之一。短期来看,供应成本的增加以及关键原材料和部件仍受制于西方,我们要发挥央企在产业链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特别是通过核心企业的采购力量,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相关企业的行为,加强基础和关键领域的创新突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分析了中国能源转型路径与能源央企新机遇。王仲颖指出,建立新型电力系统要立足国情,即辩证地看待"立"与"破"。风、光的发展与煤电机组表面上是"立"与"破"的关系,实质是发展与减排的关系;现阶段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眼前需要风、光、煤电融合创新,驱动建立新型电力系统。

王仲颖还指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将需要70亿千瓦左右的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届时煤电机组已全部退役,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风光技术、储能技术和需求响应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立。

三峡集团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银生总结指出,在推动能源转型过程中,政策与技术同等重要,清华团队在绿色低碳发展政策领域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他认为,企业是在遵守明确规则前提下创造价值的主体。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还在持续推进中,全国碳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也充满挑战,中央能源企业在落实双碳目标的道路上没有太多的前人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李银生认为今天研讨会的质量非常高,有很多新的视角、新的智慧、新的碰撞,他期待与会嘉宾继续支持清华三峡联合研究中心的工作,期待中心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