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防疫保供两不误 田间地头生产忙

一台台收割机在金灿灿的稻田里穿梭,收割、脱粒……稻粒很快装满车斗。仁怀市茅坝镇组织党员群众抢农时、抗旱情,疏通管护灌溉水渠25公里,组织洒水车人工浇灌土地350亩,推进榨菜育苗工作,现已集中育苗350亩,指导农户自主育苗200亩,为下一步栽种1万亩榨菜打下基础。

贵州:防疫保供两不误 田间地头生产忙

来源:天眼新闻 2022-09-20 11:0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一台台收割机在金灿灿的稻田里穿梭,收割、脱粒……稻粒很快装满车斗。随着最后一条编织袋装满,石阡县大沙坝乡余家寨村李正奎家今年的3亩水稻已经完成颗粒归仓。

“按平均每亩产1500斤算,总产量有4500斤。”李正奎说,今年采取机收的方式完成秋收,大大提高了效率。

  贵州安龙水稻收割 摄/刘朝富

“一台收割机的工作效率相当于100个工人,一天能够收30亩到40亩。”瓮安县兴农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张连春介绍,他们准备了30台收割机,以及安排了30名机手、30名副机手随时在岗,保障全县近17万亩水稻收割。

金秋时节,广袤的田野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全省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拉开了秋季农业生产大幕。一大早,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大桥村村民李连强和家人忙开了,他们将地里的大葱采回来,捆好堆放在家门口,随后又在地里补种上芹菜。这些大葱,将在4个小时后运到贵阳。

  天柱县高酿镇大坝 图/陈光昌 潘德玉

贵阳本轮疫情发生后,大桥村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菜农对1200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实行“边收边种”模式,确保全年365天不间断供应新鲜蔬菜。近期,每天有十多吨蔬菜运往贵阳。

普定县马官镇金荷村种植的猕猴桃香气四溢,引来采摘的客人一茬接一茬。“9月2日开始采摘猕猴桃,现在线下平均每天要卖出280箱。”基地负责人刘家松说,他们的猕猴桃成了县城超市的热销品,仅9月14日一天,超市就售出600箱。

义龙新区万屯镇种植的3000多亩辣椒陆续成熟,满地红绿一片,“今年辣椒种植涉及农户200多户,亩产收入均在1万元以上,目前各村加紧采收,农服中心人员到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找销路等服务,确保农户稳定增收。”万屯镇农服中心副主任刘大将说。

稻粱归仓保收成,冬无闲田生产忙。

这几天,贵阳市白云区都拉布依族乡上水村蔬菜种植户杨发义很忙。“我家种了约10亩蔬菜,以往都是种萝卜、红油菜为主,现在我腾出4亩地抢种周期短的小白菜,3个星期左右就能上市。”

正是秋收秋种关键时节,都拉布依族乡做到防疫农活两不误。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村民们种植的大多是大白菜、小白菜、莲花白、豌豆尖、香葱等速生蔬菜,全力保障在疫情防控期间蔬菜市场供应。目前,全乡已种植30亩速生蔬菜。

仁怀市茅坝镇组织党员群众抢农时、抗旱情,疏通管护灌溉水渠25公里,组织洒水车人工浇灌土地350亩,推进榨菜育苗工作,现已集中育苗350亩,指导农户自主育苗200亩,为下一步栽种1万亩榨菜打下基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宋洁

编辑 龙飘

二审 刘思博

三审 闵捷

(宋洁)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