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陈兴菊现住云南昆明市嵩明县牛栏江镇四营村。进入野生菌上市的季节,她就会乘坐昆明至红果的5652/1次“慢火车”到曲靖市售卖野生菌。从年轻时在火车窗外向乘客叫卖五分钱的瓜子,到如今乘坐“慢火车”卖菜,陈兴菊的生活一直与火车息息相关。
进入高铁时代的云岭大地上,有几趟公益“慢火车”仍在翻山越岭。“慢火车”在蜿蜒曲折的铁路线上逢站必停,为沿线居民提供经济、便捷的出行方式,这为偏僻地区的人民群众畅通了一条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大道。高铁时代的慢火车,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慢火车”为偏远地区群众出行、通勤、就医等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快慢之间,让中国速度更有温度。
这是一条温暖民生发展的“初心车”。全国坚持开行的慢火车,虽然连连处于亏损状态,但铁路部门依旧坚持开行,为许多人的出行提供了保障。那些往返于偏远地区的慢火车,其实并不慢,“站站都停、价格实惠”,为偏远地区的人民群众出行架起了一条条发展的期待,这何尝不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初心的体现?
这一十条助力产业腾飞的“致富车”。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一条条往返于深山的慢火车,架起了幸福的桥梁,让越来越多的资金、技术向偏远地区涌入。伴随着技术、资金的到来,越来越多偏远地区的产业得到了极大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产业的发展结出了越来越多的“致富果”,从一个个老百姓的笑脸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满意。
这是一条诠释为民服务的“幸福车”。相对于高铁的迅速,慢火车更有一种站站都停的便利,这个晃晃悠悠的慢火车,成为了大山深处名副其实的“求学车”“经商车”“看病车”,满足了人民群众日常出行的需求。从乘坐列车上人们的笑脸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洋溢着的幸福感。
慢火车虽慢,却成为了偏僻地区老百姓出行的首选。它架起了一条条偏僻地区人民群众出行的道路,为他们提供便利暖心的服务,彰显出了“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铁路情怀。一条条慢火车串联沿线村庄,拉着沿线人民群众一同向着幸福奔跑。(谢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