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科技创新和全球化将持续推动亚洲经济增长

中外学者:科技创新和全球化将持续推动亚洲经济增长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9-09 10: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9月9日电(记者 欧阳诗嘉)多位世界知名学者在9月8日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IFF)第24期学术会议上一致表示,尽管面临全球性经济衰退等不利因素,但科技创新和全球化将为亚洲经济增长持续注入新动能。

讨论中,专家们就政府在科技创新推动的新型发展模式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达成了共识,认为政府在推动教育、分配资金、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引导私营部门健康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因素都将是未来推动亚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次学术会议的主题为“亚洲的崛起”。在会上,日本瑞穗研究所主席、亚洲开发银行(ADB)前行长中尾武彦介绍了他的回忆录《亚洲的崛起》。中尾武彦表示,受益于各国政府采取的务实政策,亚洲经济在过去的50年里获得了惊人的发展。中尾武彦通过他担任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的7年工作经历,在书中详细记述并分析了亚洲经济体的蓬勃发展。

中尾武彦指出:“在过去的50年里,工业化、技术进步、人口红利和全球化造就了亚洲发展的奇迹。然而,因为各国国情迥异,并不存在所谓的亚洲共识。高效的经济政策、国际机构的支持、政府推动改革的决心、勤奋好学的人民,以及亚洲各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才是真正推动亚洲不同国家高速发展的关键。”

国际金融论坛(IFF)第24期学术报告会还邀请了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高级副总裁丹尼尔·伦德(Daniel Runde),以及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所(AMRO)首席经济学家许和意等国际知名学者就亚洲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开讨论。此次学术会议由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理事长、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秘书长林建海主持。

林毅夫指出,西方的经济理论,包括所谓的“华盛顿共识”,无法区分对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不同发展阶段。

林毅夫说:“亚洲各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亚洲的GDP在全球的占比从50年前的4.1%增长到目前的24%,这个经济现象需要有以亚洲经济成功案例为基础的经济理论来解释。全球学术界需要听到亚洲的声音。”

对于目前出现的全球供应链调整的现象,丹尼尔·伦德认为,今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中国+”的策略进行供应链调整,因此一些制造业企业可能会转移到其他国家。

但是伦德和许和意都认为,中国完善且先进的制造业生态体系很难被取代。许和意说:“目前的全球供应链非常高效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想要肢解全球供应链的想法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于影响亚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中美关系,各方专家一致认为,只有中美两国稳定合作才能为区域经济带来最大利益。

许和意表示,中美两国不断加码的基础建设投资将让众多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林毅夫指出,中国已经采取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刺激消费和民间投资等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提振信心。中国的持续发展将惠及全球,而且为其他经济体带来的收益远大于中国自己获得的利益。

国际金融论坛(IFF)是总部设在中国的非营利、非官方独立国际组织,2003年10月由中国、美国、欧盟等G20国家、新兴经济体,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领导人共同发起成立,是全球金融领域高级别常设对话机制和多边合作机构,被誉为全球金融领域的“F20(Finance 20)”。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会议依托IFF强大资源,组织全球学术界以及决策者就共同关注的经济问题和涉及全球发展的重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