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为期62天的铁路暑运于8月31日圆满结束。暑运年年有,今年别样难。高温酷暑的“烤”验,疫情时有反复,铁路部门迎难而上,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客货运输,同时提升客货运输服务品质,确保人畅其行,货畅其流,让“流动中国”画卷更美好。
暑运畅通,凝聚着铁路人的责任。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据悉此次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在这动辄一身汗的高温天气里,铁路人员依旧初心不改,在滚滚热浪里直面“烤”验。据央视新闻报道,为了守护列车安全出行,有迎着高温出行的检修工,有行走在“火焰山”上的养路人,也有给火车打“补丁”的“铁裁缝”,这些保障暑运畅通的“烧”心画面,让我们看到了铁路人的责任与担当。也正因为他们的守护,才有了铁路动脉物资的畅通,才有了旅客乘坐列车抵达诗和远方。
暑运畅通,展现铁路部门的担当。应对暑运“大考”,如何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考验着铁路部门的智慧与担当。面对大客流需求,铁路部门根据12306售票大数据分析,实施“一日一图”,精准匹配运力和需求,在热门方向与区间,采取增开列车、加挂车厢、动车组重联、高峰线运行等措施,不断加大运力投入。此外,不断落实站车空调、餐饮、保洁等基本服务,营造温馨舒适的出行环境,让旅客不只走的放心,更是走的舒心。
暑运畅通,展现铁路“强国先行”的智慧。铁路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在当前“双循环”战略布局下,铁路部门加强铁路国际联运组织,确保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铁路等跨境货物列车稳定开行。据悉,暑运期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3059列、发送货物3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3%、14%;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发送11.4万标箱,同比增长7%;中老铁路发送跨境货物42万吨,为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关键保障。此外,为带动经济发展,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好旅游专线,特别是如郑渝高铁襄阳至万州段、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等新线资源,积极推动“高铁+旅游”融合发展,推动铁路和景区客流同步增长,为旅游经济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暑运已完美收官,但对铁路部门来说耕耘从未停歇。“人民铁路为人民”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做好了更难。心怀责任,勇于担当,发挥智慧,铁路人用无数个酷暑和寒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筑起了“人民铁路为人民”这道靓丽的风景线。(文/张山石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