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科技这十年:从跟跑向并跑的整体跃升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航空科技这十年:从跟跑向并跑的整体跃升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9-05 21: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9月5日电(记者 赵磊)记者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航空工业有力支撑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国庆70周年阅兵、台岛周边联合行动等重大活动,显著提升备战能力,彰显大国空中实力;支撑空军不断拓展新航迹,迈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支撑海军实现空海协同,迈向近海防御、远海防卫;支撑陆军空中力量快速建设,迈向机动作战、立体攻防;不断完善先进民机设计制造体系和产业体系,融入国际航空产业链,服务民生福祉、提升国民生活质量。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作为军工央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党组深刻学习领悟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系列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实施集团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制订并全面落实集团党组“创新决定30条”,加速推进航空科技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整体跃升。

十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机关和用户的指导支持下,在各行各业的大力协同下,航空工业全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聚焦科技兴装,坚持聚焦备战打仗,坚持聚焦军事变革,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坚持强化长效激励,坚持人才第一资源,勠力创新、勇探前沿,新时代航空科技事业再上层楼,航空工业攀上一个个新的发展高峰。

全系列跨代创新航空装备见证忠诚奉献的十年

这十年,航空工业聚力主责主业,加速装备研制,为军队和国防建设成系列提供了跨代航空武器装备,提升了捍卫国家安全与利益的能力,为国家与社会研制和支撑研制了从通用飞机到大型干线客机的系列化民机产品,便利了民众出行、增强了社会治理能力。

坚持聚焦科技兴装,努力实现从主战装备持续跨代向装备体系全面升级的跨越。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制空战斗机、舰载战斗机、攻击无人机、空空导弹及先进动力列装,支撑我军以空中力量为主体构建战役战术攻防体系;批量生产的大型运输机和通用直升机支撑战略战术机动能力跨代,系列舰载作战飞机支撑中远海作战能力跨代,系列情报监视侦察(ISR)飞机支撑战场感知能力跨代,系列直升机支撑陆海任务保障能力跨代。有力支撑国产大型干线客机C919、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的研制生产、试验试飞、试航取证和安全运营;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先进涡桨支线客机、高原型直升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先进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中发挥突出作用。

坚持聚焦备战打仗,努力实现从交付先进装备向交付新质战斗力的跨越。贯彻“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的理念,坚持保障打赢的根本指向。全力支撑上千次部队重大演训活动;支撑战区级靠前保障,先进装备完好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多种机型外场服务排故周期明显缩短。

全方位攻克航空关键技术阔步逐梦蓝天的十年

这十年,航空工业准确把握航空装备高能化跃升、智能化赋能的重大发展机遇,与竞争对手同代竞技,部分领域率先完成技术验证,骨干装备换代周期明显缩短,工业基础能力显著改善,产业带动效应凸显。

坚持聚焦军事变革,努力实现从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向高能智能复合的跨越。大幅拓展飞行包线,提升久航远航能力,支撑高速、高机动性和高功率输出,挑战更快更高更久更强;发展人工智能、自主导航、高精度雷达等技术,挑战更自主更敏捷更智慧。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实现从装备自主向装备和能力双自主跨越。先进管理技术与先进信息化技术双轮驱动,广泛应用先进设计制造模式和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全供应链稳定敏捷交付能力明显提升;飞机主干材料、操作系统、工业设计软件取得突破并在系列重点装备上实现应用验证;主要航空武器装备国产化率不断创造新高。建成亚洲最大的全机气候环境实验室、2.4米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等一批高水平试验设施。

坚持聚焦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从多品种变批量生产向敏捷精益均衡生产的跨越。建成数字化研制生产体系,基于数字化模型,构建跨地域、跨专业并行协同工作模式,率先铺开智慧院所、智能生产线建设,形成协同研制生产体系,领军国内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提升全供应链稳定敏捷交付能力。贯彻精益生产体系,深度优化供应链关键环节的生产制造单元,实现部组件、分系统、整机的部装和总装准时交付率翻倍。发挥航空高技术辐射引领高端制造业产业发展作用,实施“三同三高”战略,培育4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12家“专精特新”企业;产业相关技术有力支撑载人航天工程、深海空间站、港珠澳大桥等国家战略任务。

全要素建设航空治理体系彰显改革创新的十年

这十年,航空工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开展制度创新,促进创新要素协同,设立长效激励机制,加速科技人才培养,着力开启航空科技创新进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奋力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航空科技创新高水平发展。集团党组坚定承接党中央决策“第一棒”,坚决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以党建促发展,发布“党组创新决定30条”全面指导集团科技创新工作;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与科研生产经营“双融双促”,有力推动创新攻坚、科技图强;推出阔步航空强国新征程交响组歌《蓝天礼赞》、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党领导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年电视剧《逐梦蓝天》、深入推进媒体融合改革唱响航空报国时代强音,全方位礼赞航空科研改革攻坚精神、讴歌新时代航空强国事业。

坚持企业创新主体,推动跨行业、跨机构、全要素协同创新。实现国内外优势创新力量与航空创新重大需求紧密结合,面向重大任务牵头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聚焦重大工程大力协同国家创新力量;设立航空工业沈阳所扬州创新研究院、航空工业成飞青羊创新中心、航空工业西飞大飞机创新原等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区域协同创新模式;实施“上市公司+”战略,强化资本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先导性、战略性作用。

坚持强化长效激励,奋力实现个人、企业、国家创新风险共担、创新成效共享。引入市场化机制激励科技创新,向核心骨干人才和价值创造者重点倾斜,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战斗力生产力转化,集团新研产品和服务的产值占比翻倍。

坚持人才第一资源,梯队式开展创新人才体系建设,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打造一流技术人才、技能人才方阵;提升青年专家占比,拓宽青年人才成长通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歼十之父、航空楷模”——宋文骢,感动中国的“时代楷模”——罗阳,深耕专业技术近70年的“航空工业保尔”——姚志成等航空科技人才层出不穷,有力展现“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魂、报国心。

这十年,航空工业有力支撑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国庆70周年阅兵、台岛周边联合行动等重大活动,显著提升备战能力,彰显大国空中实力;支撑空军不断拓展新航迹,迈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支撑海军实现空海协同,迈向近海防御、远海防卫;支撑陆军空中力量快速建设,迈向机动作战、立体攻防;不断完善先进民机设计制造体系和产业体系,融入国际航空产业链,服务民生福祉、提升国民生活质量。航空科技,融入在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

十八大以来的十年,航空工业实现了航空科技与工业能力转型跨越,装备升级换代、体系发展、规模列装,全面服务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

未来,航空工业将始终铭记中央领导同志殷切嘱托,弘扬科学家精神和航空报国精神,围绕强军、强企和强国目标,部署航空工业科技全周期创新行动、航空工业科技重大专项行动、航空工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行动、航空工业英才行动、航空工业科技创新和工业制造评价行动等航空科技创新五大行动,加快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孵化航空科技重大专项,培育航空工业英才,推进科技工业评价,踔厉奋发、守正创新,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集团,助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