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宁夏体育产业论坛 国内大咖共话体育产业交流合作 聚力“体育+”

9月3日, 2022宁夏体育产业论坛在宁夏银川市成功召开,论坛以“聚力“体育+” 贡献“稳保促”为主题,旨在厘清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促进黄河流域省(区)和闽宁体育产业交流合作,助推体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2宁夏体育产业论坛 国内大咖共话体育产业交流合作 聚力“体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9-04 18:3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3日, 2022宁夏体育产业论坛在宁夏银川市成功召开,论坛以“聚力“体育+” 贡献“稳保促”为主题,旨在厘清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促进黄河流域省(区)和闽宁体育产业交流合作,助推体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宁夏大力推进沿黄九省(区)协同发展和“闽宁模式”体育实践,深化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因此本次论坛围绕“消费升级背景下的体育市场开发”、“‘闽宁模式’在体育领域发展空间探讨”等话题开展深入探讨,为宁夏体育产业转型升级与模式创新出谋献策,并就未来加大合作力度,多维推进项目引进与跨界融合等方面形成广泛共识。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李静对于宁夏体育产业发展给予高度肯定,他说宁夏具有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探索发展体育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应当促进黄河流域体育产业交流合作,以体育产业创新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积极探索“体育+”发展路径。

宁夏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文介绍了宁夏丰富的体育资源,特别是户外运动资源丰富多样,既有大漠、山地,也有河湖、平原。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鲍明晓以视频的方式进行专题分享,系统介绍体育发展面临的新格局、新变化、新趋势。

温州大学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易剑东站位国际体育产业发展全局,重点解读新规律与新模式,并结合宁夏实际情况,给出宁夏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独到见解,他说道:“宁夏具有非常丰富体育旅游资源,应聚焦‘一沙两河三山’大做文章,把握宁夏体育产业与文化的七生逻辑。”

本次论坛积极探讨深度整合各方资源,推动“体育+”融合发展,来自浙江大学的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副主任、教授郑芳,带来数字体育的整体发展趋势与主要应用成果的主题分享, 她表示宁夏可以重点聚焦全民健身数字化发展,把握“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

曾多次到访宁夏的世界休闲体育协会轮值主席、首都体育学院教授李相如,本次论坛他结合宁夏自身资源禀赋,提供针对性发展建议,“宁夏的体育消费与产业发展要根据宁夏的自然禀赋与发展目标相结合,聚焦绿色经济和绿色消费,运动休闲、体育康养、自驾旅游、沙漠体育等产品上做出特色产品,打造国际品牌景区与品牌赛事、品牌健身活动与一体的体验型旅游新模式。”

宁夏大学前沿交叉学院院长、教授王磊依托宁夏本地体育旅游实践的相关研究成果,表示宁夏在自然条件、赛事资源、民族体育文化、红色人文景观等方面拥有丰富资源,应在完善顶层设计、夯实人才基础、坚持创新驱动、加强区域协作等方面重点发力,开创宁夏体育旅游新格局。

2022宁夏体育产业论坛,是一场集体育交流合作、体育产业展示推介于一体的体育盛宴,宁夏体育产业展也是本次论坛系列活动之一。

记者了解到,宁夏体育产业展分为室外展、室内展两部分。室外展组织了115个展位,其中有56家来自体育企业、体育协会、体育部门及机构展位。室外展有诸多颜值与实力兼具的运动爆品,满足运动达人对当下最具潮流感运动的全部想象。非遗文创展位、特色产品及葡萄酒、美食展位等多元品类带来惊喜不断。

同时,现场结合时下流行元素,设置了体育互动体验区,打雪仗、小矮马观赏体验、棋牌大赛、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体验、定向运动体验等,为广大市民带来妙趣横生的互动性活动,感受快乐运动、健康运动,让生活更有“热度”。室外展的时间为9月3日、4日。

室内展在贺兰山美术馆展出,展出时间到9月中旬。展览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体育部门、体育协会、体育企业为主体,集中展示和宣传推介我区优质体育企业、优势体育资源、“体育+”项目、品牌赛事活动、体育产业典型案例等体育发展成果。展览分为宁夏体育砥砺奋进、宁夏体育高质量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各市县体育发展等几大版块,精选450幅图片及近百件实物进行展出。展品有很多珍贵的史料图片、老照片,还有部分运动员在重大赛事中获奖的奖牌和奖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物品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相关物品,展览全面展示宁夏体育的发展历史及成就。(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摄影 刘永禄 赵晓玲 马嘉妮)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