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海联运模式赋能“新通道”促进“双循环”

2022-09-02 17: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29日上午,一辆满载4100吨越南海防线槽、海南聚酯切片等货物的列车,从广西钦州港东站开出,这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开出的第20000列铁海联运班列。(光明日报8月30日)

随着我国货物运量的快速增长,铁海联运模式有效将铁路与海运优势相结合,打开了现代物流发展新局面。此次第20000列铁海联运班列的发出,彰显出铁海联运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融合上起到的纽带作用,更是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内生动力。

“联”出激活经济发展的“快车道”。随着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我国内陆与沿海地区国际货物交流量不断增加,铁路在国际集装箱运输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安全、稳定的铁海联运新通道,进一步拉近了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沿海地区与东盟城市之间的距离。比如组织开行新能源汽车铁海联运班列,经西部陆海新通道钦州港装船后发往印尼雅加达,实现助推柳州成为西南出海大通道集散枢纽城市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门户的重要节点。栽下梧桐引凤来,打造以铁海联运为基础的高效物流通道,既激活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也展现了共促东盟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强劲动能。

“联”出便捷高效的绿色发展数字底色。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我国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相比传统运输方式,铁海联运拥有低成本、高效率、安全环保的竞争优势。以宁夏银川—天津港“一单制”铁海联运班列为例,通过对各方资源和业务流程的整合优化,避免了由于填报单据多、对接环节多而导致的时效慢、运输成本高等问题,为企业提供了方便快捷、价格实惠的货物运输通道。凭借集装箱抗风雨、低货损、方便装卸等优势,充分盘活“一箱到底”集装箱运输的铁海联运,提供了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的绿色物流新通道,为实现“双碳”目标及打赢蓝天保卫战增添了新的动能。

“联”出合作共赢的国际物流新格局。当下,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愈发深远。“智者建桥梁,愚者筑高墙”,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多边合作和共同发展提供了开放、高效的合作平台。其中,铁海联运作为稳定对外贸易的“压舱石”,肩负着将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更深更快连接的使命职责。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辐射范围已增至国内16省份56市108个站点,陆路端与中欧班列有效衔接,海运端可通达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19个港口。随着一趟趟铁海联运班列的开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货物可以迅速向港口集聚,国内周边需远洋出口的货物也可以通过港口快速“走出去”。铁海联运班列的发展编织出一条稳固的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更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信在未来,后劲十足的铁海联运,将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也将进一步激活通道经济的发展动能,助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图/文:陈秋秋、晏紫)

声明:该文章系推广信息,所涉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