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郝景芳造物节现场体验“脑机绘梦”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2-08-25 14:15
2022-08-25 14: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25日,在造物节现场,科幻作家、雨果奖得主郝景芳与现场观展的小学生小轩(化名)一起,体验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的“脑机绘梦”系统。

郝景芳和小轩戴上设备后,系统根据二人的脑波分别生成了一幅抽象图画。体验结束后,二人根据自己的感受各创作了一篇微小说。两篇风格迥异的“即兴小说”作品与两幅各具特色的抽象画相映成趣。

(图片:科幻作家郝景芳在造物节现场头戴设备实测“脑机绘梦”)

郝景芳指着“脑机绘梦”生成的抽象画兴奋地表示,画面与她当时的心境有相通之处,“我自由翱翔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下面是未来世界,人与自然、科技和谐相处。”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徐迎庆解释,“脑机绘梦”系统是把这些脑电信号变成一个个绘画元素,生成一幅抽象画。当然,系统无法捕捉梦境或者人的思绪的具体内容。

据介绍,如果是好梦,“脑机绘梦”系统会生成色调明快、温暖的画面;如果是恶梦,生成的画面色调则偏冷偏暗,沉稳而幽静。

“脑机绘梦”系统由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的陈赟冰博士领衔研发,项目组的成员普遍比较年轻,学科背景也很多元,以计算机、脑科学、艺术设计等专业为主。陈赟冰介绍,目前系统内有十几种风格的抽象画作,这些画作有借鉴中西方大师的作品风格,也有自主艺术设计的创作。

(图片:造物节现场的“脑机绘梦”绘出科幻作家郝景芳的脑电生成的抽象画)

  (图片:造物节现场的“脑机绘梦”绘出小学生的脑电信号生成画作)

在“脑机绘梦”实验的过程中,陈赟冰团队还将梦境疗愈和艺术心理学相结合,从听觉、嗅觉、触觉、认知等很多角度设计产品,并获得了一些智能家居产品的专利,如“控梦香薰”、“塑梦音响”等。这些产品可以引导和改善人的“梦境”,以达到疗愈效果。例如,当穿戴设备捕捉到人在做恶梦时,可以触发智能家居开关,通过打开微弱的灯光、播放轻柔的音乐或者释放淡淡的香味,来引导“梦境”的走向,疗愈内心的紧张或痛苦。该项目可用于睡眠检测、健康管理,以及为精神和心理障碍患者服务。

陈赟冰介绍,“脑机绘梦”项目之所以选择在造物节“首秀”,是因为这种前瞻性的创新和探索,与造物节倡导的“年轻、创新”等理念相契合。她希望能用科技创造出有温度的产品,同时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郝景芳还表示,在造物节现场看到了很多充满创造力的新鲜事物,这些都是现在的年轻人的智慧结晶,期待更多的年轻人去发掘,去创造,通过创新、创业实现自己的每一个想法。

造物节是一个展示年轻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窗口,也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开放交流平台。数据显示,每80个年轻人,就有1个在淘宝创业;90后创业者人数,超过了80后;00后入淘创业者人数接近一百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