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录音师用声音留住“网红长沙”的城市记忆

80后录音师用声音留住“网红长沙”的城市记忆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8-25 16: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8月25日版面截图

朱友芳 程思 长沙报道

声音也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80后长沙人龙青是一名城市录音师,在圈内被称为“声音捕手”,他正在努力采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日渐消失的地方方言和自然声音,打造属于长沙的“城市留声机”。

早年在电台做音频编辑让这位长沙人对声音非常敏感。“2005年大学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电台。我在那里工作了四年半,主要负责音频的后期制作,还有配音导演的工作。这段经历提高了我‘捕捉’声音的能力。”龙青介绍。

2009年开始,龙青被安排去记录由于城市更新即将被拆除重建的社区里各种有趣的声音。“当时,我突然意识到,有些声音不记录下来,可能以后就再也没有了。”

“捕捉声音成了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每段记录都很独特而生动。”龙青说。

长沙的市井文化、饮食娱乐产业十分发达,被称为“网红长沙”。龙青一有时间便穿行在长沙的各条老巷子中,边听边记录着专属于这座城市的声音。这些声音包括爆米花的声音、老人谈话的声音、街头小贩的叫卖声等等。

“记得有一次,我被派去记录岳麓山的声音,在我出发之前,我一直对这个任务有些困惑不已,但是这段经历给了我很多启发。”龙青说道。

“当时,岳麓山上的钟声一般在凌晨四点半就会响起,所以我凌晨三点就出发了。漆黑的夜色下,汩汩水声、蟋蟀的叫声以及狗吠声一度让我很紧张。但是之后,我听到了人们开始晨练以及清洁工打扫卫生的声音,让我心安了不少。”

龙青介绍,“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录制了这首叫做《初夏清晨的岳麓山》的作品,我收集的这些声音让我意识到,大自然是多么地生动和美丽。”

龙青正在收集大自然的声音。

现在的龙青是一位专职声音设计师,记录了许多长沙有标志的独特声音。比如他2013年开始创作,2020年才完成的一部作品《Remix长沙》。

作品里面一部分是长沙的标志性声音,比如臭豆腐下油锅时的滋滋声,还有用长沙方言讲述的长沙地名。

“所有的这些声音让人听到和感受到不一样的长沙。”龙青说,他是在2013年突发灵感,开始创作这个作品。

“我的灵感来自于英国音乐家David Toop,他为他在北京听到的不同声音制作了一首配乐,还建立了一个供人们听的声音设备,以提醒人们,有些声音和老建筑一样脆弱,城市的发展可能会导致这些声音消失。”

龙青介绍,他的一个朋友激发了他创作《Remix长沙》的灵感。他说,“我的一位从英国回来的朋友说,那里的音乐家不再满足于只创作有节奏的音乐,他们还喜欢创造新的声音。例如,录制正在被切的西瓜声音。”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长沙人,我有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长沙的方言和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在一切都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建一座新的城市,但是语言和声音呢?”

从2013年开始,龙青一直致力于保护长沙的声音文化,还创作了许多音频作品,发布到网上。

“我创立了自己的声音工作室,并在微信、微博及其他社交媒体上推广长沙的声音文化。我还组织了一些活动向公众传授我们需要保护的声音。” 龙青说。

“除了城市录音的工作,我目前主要是从事声音艺术教育。我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能够形成更敏锐的声音艺术意识,甚至创作出自己的城市新声音。”龙青表示。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