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抢抓抗旱防汛关键期,力保秋粮丰收稳大国粮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8-24 16: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前,我国旱情汛情叠加形势严峻,给正值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期的秋粮生产带来巨大风险和严重威胁。7月以来,南方地区出现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平均强度最大的高温少雨天气,而北方山西、陕西、甘肃、辽宁、内蒙古等多地暴雨频繁、洪涝频发,东北南部最大河流辽河干流水位数十天持续超过警戒水位,辽河支流绕阳河堤防发生决口险情,旱情汛情快速发展,加之高温热害、洪涝灾害,秋粮生产抗旱防汛减灾救灾处于极端重要的紧要关头。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抓住秋粮生产关键窗口期,精准有效开展抗旱防汛防灾减灾各项工作,确保秋粮大丰收、稳住大国粮仓。

要切实增强信心。我国夏粮是在遭遇罕见秋汛后抗灾夺丰收,战胜了多重不利因素冲击,单产进一步提高,在历史高点上再增产,实现了高位增产大丰收。今年全国秋粮面积稳中有增,超过13亿亩,大部地区秋粮作物长势好于上年,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有基础、有支撑、有条件。面对当前秋粮生产中出现的灾情,“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们要从夏粮丰收中汲取信心,增强斗志,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战胜各种灾情险关,赢得秋粮丰收。

要保持战略清醒。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可以说,秋粮丰收决定着全年粮食产量能否实现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预定目标。同时,还要清醒看到,北半球春夏以来都在遭遇历史性的干旱灾情,欧洲正面临至少5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美国西部旱情现在已到了1200年来最严重的地步,全球粮食将会因灾减产,粮价或进一步被推升,并加剧全球粮食供应紧张局面。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2上半年全球粮食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世界主要谷物产量将出现4年来的首次下降,由此,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供应不容乐观,而我国国内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实现粮食充足供应、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自力更生。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确保秋粮丰收的战略意义不言自明,而力保秋粮丰收的关键和重中之重,就是抢抓时间窗口,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扎实实、精准精细做好当前的抗旱防汛、防灾减灾各项工作,特别是要给予广大种粮农民群众以全方位的组织、技术、财力、金融、物力和物资保障支持,广泛深入地调动群众的防灾抗灾减灾积极性,防患于未然,把灾损降到最低,力争把损失救回来补回来。

要坚持标本兼治。气候是影响粮食作物种植生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高发频发将会成为粮食生产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风险和挑战。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把抗旱防汛、防灾减灾作为最为紧迫的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来抓,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推动种业振兴,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开发培育抗灾能力强的优良作物品种,坚持抗灾到底,突出防御重点,建立高效科学的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粮食的防灾减灾和综合生产能力。针对显现的“北涝南旱”趋势,做好灾后恢复建设规划和流域水资源应急调度方案,加强粮食生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北方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应进一步重视配套加强水库蓄水、排水管道等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南方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应重视统筹水源调配、建应急水源工程、加强节水、扩大供水能力,进而完善抗旱工程体系,不断提升抗旱防灾能力。

现在距秋粮收获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既是秋粮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旱涝、台风等灾害多发重发的时期,还是病虫危害最严重的时候,夺取秋粮丰收还要“过关斩将”、冲破多个“险关隘口”,必须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关键时间窗口,毫不放松抓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打赢抗旱防汛夺秋粮丰收保卫战!

作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研究室 毕超

【责任编辑:涂恬】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