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了《芯片和科学法案》(以下简称《芯片法案》)。《芯片法案》具有强烈的政治内涵,在对美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的同时,明确规定获得美方补助的企业十年内不得与中国或其他“令美国担忧”的国家进行任何“重大交易”,以及投资先进制程芯片。
当前,全球芯片产业的基本格局是美国在芯片设计方面大幅领先,全球占比达70%。但是在芯片的制造方面,则是东亚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美国内芯片制造产量占全球份额已从1990年的37%下降到如今的12%,而东亚地区的芯片生产全球占比累计则高达73%,其中中国台湾22%,韩国21%,日本和中国大陆均为15%。而且美国当前不具备10纳米以下先进芯片的生产能力。在过去的4个季度全球20家增长最快的芯片企业中,有19家来自于中国大陆。预测到2030年,美国的份额将进一步降至10%,而中国大陆将提升至24%。这让美国难以接受。在此背景下,《芯片法案》出台。《芯片法案》与美国组建“芯片四方联盟”一样,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在扩大美国芯片生产的同时,扼制中国芯片产业的成长。两者相比,后者才是根本目的。只要能够扼制中国芯片产业的成长,美国就有能力控制住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芯片供应。
但是,受制于诸多条件,可以判断《芯片法案》无法在根本上阻遏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甚至可能在客观上加快中国芯片产业的赶超步伐。
就生产而言,美国当前的制造业存在明显的欠缺,缺乏扩大芯片生产必须的经济基础,也不符合经济规律。美国长期陷于“制造业空心化”当中,自奥巴马以来一直在努力推进“再工业化”,但在历经10多年的持续努力之后,提升微乎其微。近年来,福耀玻璃和富士康等企业到美国投资建厂,均遭遇到很大的困难,甚至美国自己的企业如苹果公司等也拒绝回本土投资。《芯片法案》提供的资助力度也不足以改变全球芯片产业大局。《芯片法案》号称有2800亿美元的资助规模,但实际补贴只有390亿美元,还要分5年投入,这与当前高端芯片产业动辄上百亿美元的投入相比,并非充裕。如台积电202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就达280亿美元,2022年计划资本支出更是高达400-440亿美元。三星宣布在美国得州建设的一家芯片代工厂,拟投资金额就达170亿美元。据贝恩公司估算,仅将美国芯片产能提升5%至10%,就大约需要400亿美元。《芯片法案》规定在美国建立芯片工厂的企业将可以获得25%的减税。而根据台积电张忠谋给出的数据,在美国生产芯片,成本将提高50%,25%的减税远不足以让美国在芯片生产上具有竞争力。
而且,《芯片法案》会严重干扰当前全球芯片产业的生产布局,给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自己企业的芯片生产带来了冲击。中国大陆是当前全世界产业链最完整、生产效率最高、人才队伍最完整的国家,在全球制造业当中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众多国际先进芯片企业正是立足于中国全产业链体系才得以保持全球竞争力。美国《芯片法案》规定接受资助的企业不得在中国扩大生产,必然会削弱这些企业在芯片产业的竞争能力。此前,由于美国政府的频繁施压和干预,已经导致多家日本芯片企业无法与中国相关企业进行正常合作。台积电、韩国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均在中国运营多家芯片工厂,同样将受到《芯片法案》的影响。美国英特尔公司曾呼吁美国不要限制芯片企业对中国大陆的投资,担心“法案会削弱那些接受补贴公司的全球竞争力”。在复杂和高度依存的全球价值链中,世界与中国的芯片产业早已深度融合,要使供应链完全美国化并与中国“脱钩”,将付出巨大的经济和技术成本,必将损害全球芯片业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日、韩、台湾地区,对于美国的《芯片法案》和“芯片四方联盟”均抱有较高警惕心理。
就需求而言。《芯片法案》会加剧全球芯片业的过剩状况,恶化国际竞争。当前,全球芯片市场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由紧缺转向过剩的局面已现端倪。前两年全球芯片供应极度紧张,美国、欧盟、日韩等国家或地区极力推动自主供应链建设,其产能正在逐渐释放。众多行业分析机构称芯片泡沫即将破裂,应警惕芯片产能过剩危机的来临。《芯片法案》补贴在美国扩大芯片生产,必将进一步恶化全球芯片的生产过剩状况。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最根本的缺陷,对其的应对能力决定了不同国家在产业竞争当中的根本成败。当前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芯片市场,2021年全球芯片销售额5559亿美元,中国进口额达4326亿美元,全球占比达77.8%;市场销售额达1925亿美元,全球第一。加上全产业链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在应对芯片的过剩风险方面显然更有竞争力。当前各大芯片企业在生产方面需要美国的技术,但在市场需求方面非常依赖中国。2021年,英特尔实现收入747亿美元,其中在中国实现收入就达1345亿人民币(约200亿美元),占比接近30%。波士顿咨询公司预估,若美国执意对华采取技术硬脱钩,可能会让美国芯片企业损失18%的全球市场份额、37%的收入。在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芯片销售总额中,对华销售额所占比重均超过30%。芯片制造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全球性市场来维持,营收规模下降将直接影响研发投入,导致创新速度趋缓。
美国《芯片法案》希望通过产业补贴弥补自身劣势,提升国内芯片生产,进而打击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但是,《芯片法案》违背了市场规律和经济基础,难以达到目的,相反,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全球生产秩序。对于中国而言,美国《芯片法案》的出台在短期可能是利空,但在长期则是利好,中国芯片企业的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经贸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