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亿人次观看,打赏助舞蹈直播“活”起来

2022-08-22 15: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疫情以来,各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剧场关停、舞蹈演出取消或延期情况,阻碍了演出行业创作与宣传的步伐。舞蹈从业者纷纷开始探索线上演出模式,借助直播等媒介,“云演出”“云舞蹈”“云美育”等线上文艺活动悉数登场。

《抖音舞蹈直播报告》显示,2022年1月至6月,抖音平台3.6万名舞蹈主播,带来505万场线上舞蹈演出,吸引19.9亿人次观看,其中有70%主播获得收入。在抖音平台上,观众不仅能看到古典舞、芭蕾舞的气韵形神,还能感受拉丁舞、国标舞的热情洋溢,更能跟随街舞主播学习流行舞步。舞蹈艺术,这一承载人类情感沟通功能的美育活动,正通过直播再度走入大众生活。

相较于传统剧场演出,直播平台多元化的舞蹈种类和表现形式,为观众提供了更多选择。以直播为媒,天南海北的观众不必亲赴现场,打开手机就能欣赏一场场高质量的舞蹈演出;切换屏幕,即可穿梭于不同的艺术场域,触及多样的舞蹈文化。如今,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东方歌舞团、北京现代舞团、孔雀当代舞团等机构,都成为了观众喜爱的舞蹈“主播”。除常规表演外,主播还会向观众提供作品解读、知识普及、佳作推荐等额外服务,进一步帮助观众解决“看什么”和“看不懂”等问题。

网络直播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演体验,其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的演出形式,也为舞蹈从业者开辟了广阔的创作和展示空间。打开抖音舞蹈主播@春雨Rain_ 的直播间,《草原之夜》《鸿雁》《女儿情》等经典舞蹈剧目轮番上演,舞姿轻盈,飘逸柔美,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对于拥有舞蹈专业双硕士学位,并多次参加大型演出的春雨来说,直播让她找到了更大的舞台。剧场演出一般有固定的表演剧目,线上表演则需要根据观众的喜好,随时调整直播内容。因此,春雨通常会在计划表演剧目外,准备一些大众喜欢的音乐,进行即兴舞蹈表演。有时也会跟民乐、戏曲主播连麦,借由不同艺术形式的碰撞交流,为观众带来充满新鲜感的视听体验。

自2017年首次开通抖音账号以来,春雨已收获超过415万粉丝关注。每场直播都会有观众提前守候在直播间,为春雨送上评论与打赏,表达自己的支持与认可,“每天看你快乐的舞蹈,仿佛时间都变慢了”“感谢抖音让我认识了春雨,是你的磁场让我成为你的欣赏者”。

图片1.jpg

  图为@春雨rain 在抖音直播表演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中心联合抖音发布的《知识付费新形态——直播打赏与传统文化传播研究报告》指出,进入互联网时代前,无论观众寻找“对味”的艺术家,还是艺术家寻找“对味”的观众,都需付出大量精力及金钱成本,“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直播打赏等工具的出现,使得大众更易与符合审美的艺术家“相遇”,大幅提高传统文化资源的匹配效率。舞蹈演出,从充满仪式感的剧院舞台走向更为亲和的直播间,为高雅艺术与大众审美之间,搭建起良好交流与互动的桥梁。

随着观众的参与度与整体艺术素养不断提升,直播平台的舞蹈内容也从最初的休闲展示,逐渐延伸到舞蹈表演、舞蹈教学、舞蹈评论等细分领域。面对差异化的直播内容,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满意度进行付费,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择,避免体验与付费不匹配的情况发生。当观众看到优质内容时,自定数额的打赏,形成对创作者、表演者的有效激励,促使更多人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而推动审美意识延伸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此前,抖音发起“舞蹈传承计划”等线上专业挑战赛,并推出针对舞蹈内容创作者的扶持措施,希望未来一年内,服务1000位专业舞蹈演员,助其通过抖音直播恢复演出、获得收入。为此,抖音将通过产品运营、流量扶持、合作培养等措施,为演员打造线上舞台,帮助他们获得直播收入、开拓受众群体、经营直播票房,从而助力舞蹈行业发展。

图片2.jpg

舞蹈艺术在得到更多媒介技术支持的同时,更应积极思考其创作的文化底蕴与审美核心,使舞蹈艺术的内涵增值,获得观众发自内心的认可与赞美。置身内容生产爆发时代的舞蹈创作者,需要在开放的传播环境中,去粗取精、提炼精华、持续进行有效的艺术探索,并在适应年轻人审美习惯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表达。只有当创作生态不断优化、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的良性循环落成,舞蹈才能于常变常新中,成就永不褪色的艺术魅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