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记“中国志愿医生”陈明光在青海玉树行

2022年8月6日至11日,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前夕,陈明光作为公益医疗组织——中国志愿医生团队的一员,抵达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开展义诊和多台高难度手术。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记“中国志愿医生”陈明光在青海玉树行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8-18 15: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8月18日玉树电(记者 王小予 朱兴鑫) 陈明光是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一名骨科大夫。2022年8月6日至11日,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前夕,他作为公益医疗组织——中国志愿医生团队的一员,抵达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开展义诊和多台高难度手术。

两天半时间内,在中国志愿医生团队和当地医疗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陈明光共参与完成了21台手术,包括主刀完成数台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截至目前,患者术后经回访均恢复良好。

8月7日,陈明光(右)为藏族患者义诊。(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

回顾自己在玉树的“战斗”,陈明光坦言,作为此次志愿活动手术组的组长,压力很大。“我们首先要保证每一个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全,手术才有意义,才能解除他们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他告诉《中国日报》记者。

8月7日,陈明光查看患者CT片子。( 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

陈明光曾在2020年就作为中国志愿医生团队成员到访玉树,当时,他用小针刀、针灸、浮针、穴位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等缓解了部分患者的症状。但他明白,对于因牧区生活、高寒地区环境等因素引起严重的股骨头坏死、膝骨性关节炎等,这些中医适宜技术只能缓解一时之痛,很难解决根本问题。

8月7日,陈明光查看患者X线片。( 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

“我当时就建议中国志愿医生组织在此开展手术治疗,本次玉树囊谦县人民医院经过精心准备,前期组织病员22人,除1人因严重心脏疾患有巨大手术风险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他说。

8月7日,陈明光(右)在青海省玉树囊谦县人民医院查房看望一位即将手术的藏族患者。(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

陈明光的父亲是一名乡村师承中医。他回忆道,他的父亲为当地百姓解决了许多常见病,避免了他们奔波上百里地去县级医院治疗,受到当地百姓尊敬。他也因此耳濡目染、心生敬意,选择学医(中医骨伤专业),“我想像我父亲一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他说。

8月8日,陈明光(右二)与当地医疗队在青海省囊谦县人民医院为患者做骨科手术。(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

陈明光表示,青海玉树地区因地广人稀,牧民分布不集中,看病相对困难,这也是制约当地医疗发展和不平衡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对老少边穷地区投入更多医疗资源。同时,像中国志愿医生组织、凌锋公益基金会等这样的公益组织也越来越多,组织有效医疗资源进行义诊、帮扶,也起到了改善、补充作用,惠及当地百姓。

8月8日,陈明光与当地医疗队在青海省囊谦县人民医院为患者做骨科手术。(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

“这次我们的目的不仅是给当地百姓手术,还手把手教学,将当地医生培训成专业能手,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陈明光说,“我们手术组4人在囊谦县成立了中国志愿医生专家工作室,定了为期3年的合同,目的主要是进行无偿的帮扶,包括每年争取去一次、每月轮流线上培训,随时远程会诊等,大家对此均充满信心。”

8月7日,陈明光(中)与志愿医生们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启动仪式现场宣誓。(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

这次行程结束后,由于连续高强度工作诱发腰椎间盘突出,陈明光在回程中坐卧不宁,只能站立从囊谦县回到玉树,最后在飞机上俯躺而返。

“这期间,我得到所有志愿医生的照顾,得到飞机乘务组的照顾。这也是善行善果吧,也更加坚定了我为医疗公益事业付出毕生的决心。”他说。

(王小予 朱兴鑫)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