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宁夏田野间的养虾人

藏在宁夏田野间的养虾人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8-08 20: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都是刚从池塘捞上来的鲜活虾,三个小时就能上餐桌,有图片、有视频,货真价实……”宁夏兴庆区掌政镇碱富桥村养虾人杨新利每天都在朋友圈里这么骄傲的宣传。在这个虾美鱼肥的季节,他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今年喜获丰收。

“今年养殖了80亩虾,亩产量约有400-500多斤,算是丰收了。”杨新利开心地介绍说,这些虾是4月底投苗的,养了近3个月,目前正是上市的最佳时节。“现在南美白对虾处于刚上市阶段,每天销售量在100多公斤,主要发往宁夏银川周边的水产市场,到后期的销售旺季,每天的销量还会增长。”看着打捞上来活蹦乱跳的南美白对虾,杨新利的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

杨新利自1993年第一次接触水产开始,如今已在这个行当里摸爬滚打了29年。杨新利说:“原本是养淡水鱼的,收益一直不太行,2012年偶然了解到养殖南美白对虾很有收益,就从2013年开始养殖了第一批虾苗,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这些‘外来虾’让自己收获颇丰。”

养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想起当年的曲折,杨新利记忆犹新。“记得刚养第一批虾的时候,所有工作都是亲力亲为,生怕虾苗出了问题。可是在下苗后没过多久,就发现塘里的虾四处乱窜,还死了一大批,当时自己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虾苗一批一批地死掉。”杨新利告诉记者,当时什么也不懂 ,就按照传统水产养殖的方法去养虾,结果血本无归。

看到此景杨新利内心焦虑,便四处打听,寻找虾苗集体死亡的原因。“当时北方养殖这类海水虾的经验很少,自己只能查阅相关资料,拜访经验丰富的专家。”他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原因。 原来,是虾从海水到淡水生存环境变了导致的,在淡水里怎样成功养殖,一时间成了杨新利养殖路上的难题。为了能养好虾,他连续3年奔波在海南、浙江、福建等沿海城市和当地养虾的行家里手学习技术。为了学习养殖技术,他在养殖基地里边打工干活,边取经学习。

“当时媳妇儿已经翻脸了,但是自己心里内骨子劲就是不想放弃,从水塘、淡化池的修建,到养殖、消毒、打捞、管理,只要和养虾有关,我都学了个遍。”回想起这段经历,杨新利不禁感叹道:“技术学到了,怎么应用到实践是件不易的事儿。”

提前对引进的南美白对虾苗种进行淡化培育、强化标粗,不间断检测水温、水质,“养虾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非常用心,25℃--28℃是适合南美白对虾生长的最佳温度,水质pH值要在8.0-8.6之间,池塘中的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保持正常,才能提高南美白对虾苗的成活率。”他告诉记者,为了调节出适合虾苗的水体,他吃饭睡觉都在淡化车间里,经过了上百次的尝试,逐渐掌握了淡化水体的养殖技术。

“除了早晚巡塘、改善水质外,还要注意预防疾病以及防范干旱和降雨天气带来的不良影响。捕捞对虾时,笼子的下放时间、下放方法等也很有讲究。”如今谈起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经”,杨新利说得头头是道,拿着刚刚出塘的对虾,杨新利对记者说:“咱们黄河水养出来的虾壳薄体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非常受欢迎,一斤虾能买35-45元左右,用冰袋和冷藏箱进行封装运输,能让虾存活2-3个小时。”

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依靠得天独厚的水源条件,杨新利“不走寻常路”,敢于“转变”,不断提高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依靠养虾走上了致富路。“未来,希望能在自己的带领下,让周边越来越多的村民一起养虾致富。”他憧憬道。(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