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美国全球霸权幻想的终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8-08 15: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8月8日电 澳大利亚“对话”网站(The Conversation)近期刊登了一篇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地缘政治和宗教地缘政治助理教授曼利奥·格拉齐亚诺(Manlio Graziano)撰写的评论文章《美国:全球霸权幻想的终结》,认为美国的主要问题并非相对衰落,而是没能正视自身国情。

澳媒“对话”网站发表的文章截图

2010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首个国情咨文中直言,“我不接受美国沦为世界第二。”一语道破彼时美国的战略前景,引发舆论巨大反响。

数十年来,美国一直处于相对衰落的状态,面临终遭竞争对手超越的景象。然而,相对衰落并非美国的主要问题——这是一种因企业、行业、地域乃至国家以发展速度不平衡而产生的自然现象。事实上,美国的主要问题是没能正视自身国情,因骄傲自满、选举考量,还是单纯地缺乏自我认知等原因造成的。

漫长的相对衰落

除几次短暂的经济衰退外,美国经济一直处于增长状态。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起,美国的经济增速就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赶超,落于一种相对衰落的状态。从1960年到2020年,美国实际GDP(以不变美元计算)增长了5.5倍,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GDP却增长了8.5倍。可见,尽管按绝对值计算,美国经济仍在增长,在经济增速方面,已被其他国家赶超。换言之就是,全球的经济蛋糕越做越大,美国自己的那块即相对变小。

《大国的兴衰》一书的作者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提出,在某些庞大帝国(如罗马帝国和俄罗斯)步入衰亡的过程中,都曾出现“过度扩张”的现象。他认为,“过度扩张”会使一国经济和生产比重相对下降,进而限缩其政治行动的空间。他在书中写道:“美国的决策者必须面对一个尴尬而持续存在的事实:美国的全球利益和责任远远大于美国捍卫这些利益和责任的能力。”从数据上看,肯尼迪所言非虚。1960年,美国一国的GDP几乎是其他国家GDP总和的一半(46.7%);2020年,这一数据已不到三分之一(30.8%)。

只可惜,肯尼迪的这本著作生不逢时,适逢当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急剧放缓并陷入首个“失去的十年”泥潭,以及苏联解体,美国经济的相对衰落出现了轻微而短暂的逆转。因此,这本书不是被嘲笑一通,就是被抛到脑后。

此后,美国做起了成为“单极世界”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梦。此时的美国人自以为能按照自己的设想重塑世界,殊不知自身实力大不如前,新的竞争对手更是开始“大秀肌肉”展示实力。日本的崛起和苏联解体都不是导致美国的相对衰落的真正推手,世界各国发展不均衡的趋势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可惜的是,一些美国领导人却本末倒置,不断在全球各地挑事:海湾战争、军事干预波黑战争以及一次次的北约东扩。

“心脏地带”之争

自从从英国手中接过全球霸权地位以来,美国人也继承了哈尔福德·麦金德爵士(Sir Halford Mackinder)提出的“心脏地带”理论。简单来说,这一理论认为,如果东欧(即德国)控制了心脏地带(即俄罗斯),那么它就将主导欧亚大陆,进而主导世界。

二战期间,耶鲁大学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Nicolas Spykman)在麦金德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边缘地带”理论。斯皮克曼认为,心脏地带的外围国家,构成了一个“圆环”,而控制这个“圆环”对控制世界至关重要。这一论点后来转化为乔治·坎南的“遏制政策”,即在俄罗斯周围建立封锁戒线。

冷战期间,遏制政策曾被曲解为对苏联的“遏制”——乔治·坎南自己也认为“俄罗斯经济弱不经风,并非强国”。其实,这一政策的目的并非“遏制”苏联,而是旨在遏制德国和日本——斩断德日两国亲俄派的左膀右臂,再把边缘地带的铜墙铁壁留给苏联的军队。

与英国人一样,美国人也担心欧亚大陆联盟或将挑战乃至推翻其世界霸主地位。正如亨利·基辛格公开所言:“20世纪上半叶,为阻止某一潜在对手主导欧洲,美国打了两场战争;20世纪下半叶(事实上从1941年起),为证明这一原则在亚洲同样适用,美国又打了三场战争——即美日战争,美朝战争和美越战争。”这些言辞所蕴含的意识形成本质就是:以实力为基础的大国关系——最强实力的国家制定规则,改写历史,制定人人遵信的意识形态。

欧亚联盟的威胁

随着苏联的解体,夹在苏欧之间的缓冲国再度引发多方觊觎。美国岂能坐视欧盟霸占所有好处,借北约东扩抢占先机,赶在欧盟之前就开始在那些刚刚摆脱苏联枷锁的中欧和东欧国家中招兵买马。在美国看来,这些缓冲国绝不能全被欧盟纳入麾下,若真是如此,那么这些国家将不再起到缓冲作用。现在美国的战略目标,无疑是阻止欧洲(具体来说就是德国和/或以德国为中心的集团)与俄罗斯建立任何形式的合作。

2011年,普京提议建立欧亚联盟,意图打造“贯穿欧亚大陆的大欧洲”。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快速坦率回应,称“俄罗斯此举旨在将欧亚地区再苏联化。无论普京打出何种名号,如关税同盟、欧亚联盟等,我们都不能被此蒙骗。大家都知道俄罗斯打得是什么算盘,也正在设法寻找延缓或阻止其野心的有效方法。”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上世纪90年代的北约东扩再度成为国际争论的焦点。对俄罗斯人和他们的盟友来说,北约东扩是引发一切的“原罪”,美国应当为普京发动“特别军事行动”负责。

离间中俄关系

如果说,诸多西方战略家所担心的,是某个强大的工业大国与俄罗斯心脏地带的势力可能会联合起来,很明显,当今美国所面临的威胁与其说来自欧洲或日本,不如说来自中国。

挑拨中俄关系无疑是美国的战略重点之一。随着俄乌军事冲突于2月24日爆发,俄罗斯为美国送上了两份大礼:一是使北约重新团结、扩大并武装起来,消除了俄罗斯与欧洲或少数欧洲国家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二是加强了中俄之间的不信任。美国人坐收渔利。但是,一国的政策不能建立在对手的错误之上,否则将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与此同时,客观战略(即奥巴马所谓的避免“美国沦为世界第二”)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会成为主观战略,即统治阶级有意识地组织、计划和实施。俗话说,“没有目的地的水手别指望遇到顺风。”美国看起来就像那个漫无目的的水手:相对衰落悬而未决,而政治分歧则意味着,每隔四年,任何可能的战略假设都有被修正甚至推翻的风险。

此外,美国政界中的大多数人都醉心于意识形态。近20年来,他们一直将卡尔·罗夫(时任小布什总统的顾问)的话奉为圭皋——“当我们采取行动时,我们就创造了自己的现实。”当专家们争相研究或破译这一现实时,“我们会再次采取行动,创造其他新的现实”。就这样,成千上万的醉心于意识形态的“罗夫”们为自己的国家提供了与普京的顾问们相同的服务:他们满怀善意,却固执己见,无知自大,不顾地缘政治的约束,为通向地狱的道路铺平了砖瓦。

(编译:廖叶璐 编辑:王旭泉)

【责任编辑:王旭泉】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