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德化:以项目、品牌、文化“三大突破”提升陶瓷产业国际影响力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2-08-03 14:40
2022-08-03 14: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福建省德化县提出“一二三四”工作路线,即打响一个品牌、实施双轮驱动、建设三大平台、突出四项赋能,推动项目、品牌、文化“三大突破”,全力提升“陶瓷产业”国际影响力。

聚焦“一个品牌” 打造“德化白瓷”文化符号

德化陶瓷最早参与外销瓷贸易,对欧洲乃至世界陶瓷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其他国家陶瓷工艺和品牌的崛起,如何让德化陶瓷在世界上重焕生机,提升陶瓷产业国际影响力,是近年来德化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德化宋元德化窑展示馆(德化融媒体中心供图)

德化县陶瓷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曾宪升说,德化实施“德化白瓷”品牌提升计划,通过加强品牌推广顶层设计,塑造“四位一体”品牌体系,聚力打响“德化白瓷”品牌。

陶瓷产业是德化县支柱产业,2021年德化县陶瓷产业实现产值459亿元、同比增长14%。经第三方机构评估,德化陶瓷品牌价值达1086亿元。德化作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预计2027年陶瓷产值可突破千亿元大关。

实施双轮驱动 “产城融合”助推城市品牌塑造

国际影响力提升,离不开产城融合发展。德化以“强产业”和“兴城市”双轮驱动,提升德化城市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强产业”方面,德化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重大产业集群,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打造高端日用陶瓷产业园、生活家电产业园、玻璃产业园、高科技材料产业园、陶瓷智能装备产业园、建筑卫浴陶瓷产业园“六大功能园区”。

“兴城市”方面,德化按照“城区就是景区”的要求,通过“外修形、内提质”,有序推进文化、产业、城市、生态等项目建设,将陶瓷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品质提升;布局特色街区、城市会客厅、夜间经济,建设一批体现城市文化标识的建筑群,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建设三大平台 提升“世界瓷都”承载力

为更好嫁接世界艺术文化与德化本土文化,德化聚力打造三大平台。

推进世界文化地标建设,打造“文化交流平台”。德化县文旅局局长黄鹏飞说,德化有一些具有潜力的旅游目的地,如国际陶瓷艺术城、月记窑文创园、中国茶具城等,这些地标兼具陶瓷交易、会议展览、研发设计、旅游购物、文化体验等功能,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地标和载体,也是德化重点打造的文化交流平台。

  德化屈斗宫古窑址(德化融媒体中心供图)

加快推进国际驻留项目,加快打造“人才汇集平台”。德化以“征集+邀请”的方式举办国际驻留创作项目,对引进的高端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目前德化已引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多位专业人士,每年来德化创作的艺术家达数千人次。

借力世界遗产高地,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平台”。德化以创建世界文化遗产古窑文化景区为目标,做好“世遗文化+陶瓷”“世遗文化+旅游”文章,整合世界文化遗产“尾林—内坂窑”等文化元素,加快打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瓷文旅融合示范基地”。

突出四项赋能 系统提升陶瓷产业影响力

德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秋英认为,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设计、人才、文化、活动四方面多维赋能。

德化县陶瓷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寇婉琼介绍,在设计创新和人才引进方面,德化充分发挥国家陶瓷行业工业设计研究院、德化当代陶瓷艺术研究所的作用,提升工业设计水平,推动产品设计创新,丰富陶瓷品类;聚焦新国潮、原创设计、全屋定制三大方向,推行全球联名计划,与全球知名陶瓷设计大师、知名高校、知名博物院联名合作;建立“资金+荣誉+关爱”多维人才激励机制和“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项目”的集成人才使用机制,招用结合,以人才撬动发展。

在文化挖掘和活动举办方面,德化通过收集整理编撰国内外陶瓷文化典籍文献,增强德化窑成为世界遗产的“名片效应”;以“中国德化国际陶瓷博览会”“德化‘中国白’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双年展”等活动为契机,提高德化陶瓷的美誉度和曝光度。(李伟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