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引线”助力问天实验舱冲破云霄

来源:新华网    2022-07-26 07:57
来源: 新华网
2022-07-26 07: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14日,杨尹渝在为某型号固体发动机内壁粘贴隔热胶皮。

7月24日,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将问天实验舱送入太空。问天实验舱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7月25日3时13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

鲜为人知的是,从火箭点火、助推器分离、整流罩抛离、舱箭分离,再到问天实验舱在太空中不断调姿,每个飞行姿态改变的背后,一个个小小的“引线”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引线”专业名称叫做火工品。

火工品形状各异,有的薄如蝉翼,有的细比发丝,其工作原理是将炸药装在机械零件的壳体里面,通过电流引爆,触发下一动作。

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的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本次发射任务的重要研制生产单位,提供了配套的火工装置共18种,数量达670余发,占此次发射任务所需火工品的97%以上,遍布运载火箭和问天实验舱。

“火工品没有好与坏,只有成与败。这是我们每个人恪守的准则。”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术有限公司装配钳工特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杨尹渝说。

工作41年来,杨尹渝打造的火工品多达数十万发,应用于载人航天、探月、探火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遍布航天、航空、兵器、船舶、电子等领域,披挂在弹箭星船的里里外外,游历于陆海空天。

2015年,杨尹渝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国家级认定,他带领班组瞄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航天装配制造开展研究,新成果接连不断,填补了60余项火工品生产空白。

为航天事业奋斗多年,杨尹渝却从不曾到过现场观看发射,“每一次通过电视看到发射成功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无比的开心和自豪。”

7月14日,杨尹渝(左)在指导团队成员为某型号无污染爆炸螺栓装配打胶技巧。

7月14日,杨尹渝在介绍一台由杨尹渝技能大师工作室研制的自动化设备。

7月14日,杨尹渝(左)在车间了解生产进度。

7月14日,杨尹渝(左)与团队成员在讨论自动化设备的改进方案。

7月14日,杨尹渝在车间工作。

7月14日,杨尹渝(右三)在指导团队成员为某型号固体发动机内壁粘贴隔热胶皮技巧。

7月14日,杨尹渝在为某型号无污染爆炸螺栓装配打胶。

7月14日,杨尹渝(前左)在车间查看团队成员工作进度。

20世纪80年代,杨尹渝(左二)在车间里工作(资料照片)。

2007年,杨尹渝在车间打磨某型号点火器的壳体(资料照片)。

2006年,杨尹渝班组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时留影(资料照片)。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