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净土风光好 大美甘南旅游兴

群山巍峨,草原连绵,夏日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南州”)风景迷人,经幡在风中摇曳,黄河在草原上流淌,悠扬的格萨尔弹唱讲述着高原的故事。

高原净土风光好 大美甘南旅游兴

来源:中国旅游报    2022-07-25 08:45
来源: 中国旅游报
2022-07-25 08: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群山巍峨,草原连绵,夏日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南州”)风景迷人,经幡在风中摇曳,黄河在草原上流淌,悠扬的格萨尔弹唱讲述着高原的故事。近年来,甘南州以生态治理为基底,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中描绘着“诗与远方”的美丽画卷,也向人们展示出这片高原净土强劲的发展活力。

立足好生态

发展旅游业离不开好生态,山美水美才能吸引游客的目光。“这片高原净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也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甘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武志辉说。

甘南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永诚介绍,近年来,甘南州持续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综合治理,实施了玛曲黄河水源涵养区和碌曲尕海、黄河首曲湿地等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及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24.57%,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97%。

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甘南州多样的自然风景,草原、雪山、湖泊、森林等资源,让游客能在一州之地领略到不同的山水风光。目前,甘南州有A级以上景区35处,其中多半是以生态资源为依托的自然风景区,以“生态大观园”冶力关、五彩卓尼大峪沟、玛曲天下黄河第一弯等为代表的自然风光逐渐被省内外游客熟知。

保护好环境

早些年,粗犷式农业种植和畜牧放牧严重影响了甘南州的可持续发展,扎尕那山林木减少、羚羊鸟雀难觅踪迹,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2015年,一场“环境革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在甘南州开启。随着“环境革命”的深入开展,整治行动由城镇延伸到农牧村。“搞卫生、美村落、保生态、兴旅游”等发展思路和规划目标跃然纸上,州委政府通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社会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等,在恢复生态、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不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表示,过去5年,甘南州以全域无垃圾为突破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把生态保护寓于高质量发展之中,把高质量发展放在生态保护前提之下,走出了一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互促共进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紧紧抓住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前提下,甘南州积极助推旅游品牌建设,大力发展油菜景观、牛羊养殖、农家乐等文旅融合新业态,实现田园变公园、牧区变景区、民房变民宿,推进了现代农牧业和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2021年,甘南州接待游客达到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

促进好融合

有了美丽风景这一必要条件,甘南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风生水起。“在政府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我们这里的水、电、路网逐步畅通。随着游客的到来,村里的农家乐、客栈、民宿等逐渐增多,村民们享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红利。”迭部县益哇镇党委书记周涛说。

在持续改善全州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甘南州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重点,把旅游业作为“美丽产业、富民产业和龙头产业”,逐步打造“国际范、甘肃味、甘南风情”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目前,我们村已经建设了旅游接待用房、帐篷营地、藏戏馆、传统生产生活风貌展示区等20多项工程,正在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和乡村旅游业,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夏河县黑力宁巴村党支部书记仁青草介绍,2020年全村农牧民户均旅游分红5000元,村综合收入达到29万元,解决了42人的就业问题。

如今,农牧民们还依托乡村电子商务平台,将自家牦牛、藏羊、蕨麻猪、山珍野菜、青稞酒等原生态农林牧特色产品,包装成旅游商品进行销售,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

近年来,甘南州坚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方式之一,扶持发展星级农牧家乐、精品民宿3000个,完善提升17个文化旅游标杆村和103个全域旅游专业村配套服务设施,扶持发展旅游专业合作社68个,3.8万农牧民群众就地就近实现了旅游增收。

据介绍,未来5年,甘南州还将采取“旅游+”模式,深入实施文化和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深化文化和旅游与现代农牧、中藏医药、节能环保、数据信息、通道物流等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大生态催生大旅游、大旅游牵引大转型、大转型释放大效应”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十四五”时期,力争实现年旅游接待量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00亿元以上。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