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这家“无声面包店”爱的传递从未停止

长沙这家“无声面包店”爱的传递从未停止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7-22 11: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朱友芳 邹硕 长沙报道

长沙市开福区湘春路,有一家由德国人开设的特殊面包店,店员都是听障人士,这家店也因此被人称为“无声面包店”。

店主是来自德国的吴正荣和妻子杜雪慧,夫妻俩在长沙生活了20多年,经营这家面包店已经11年。今年5月底,这对夫妻返回了德国。如今,这家“无声面包店”的“爱心接力棒”交到了另一位德国人何墨凯手中。

吴正荣(右)与何墨凯(左)。

2002年,擅长手语的吴正荣夫妇来到长沙,为一个德国慈善机构资助的听障儿童援助项目工作,主要是帮助听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后来,吴正荣发现听障人群的生活和教育越来越有保障,但就业仍然有些困难。

“他们经常会换工作,因为自己没有掌握技术,所以工作也不稳定。我就觉得要教他们一门技术,这样他们的工作就能稳定一些。于是我就开了这家面包店,在德国找了一个面包师傅,跟他学做面包。”吴正荣回忆道。

目前,这家面包店有六名聋哑面包师,多年来已经培训过20多名学徒。这些学徒可以跟师傅们一起学习工作半年,然后自己出去找工作。

“当工作很累或有一些困难的时候,有时候会觉得没办法坚持下去。但是我们又觉得帮助聋哑人依靠技术养活自己的家庭,这么有意义的工作可以做,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下去。”吴正荣道出心声。

2020年初,新冠病疫情爆发,那段时间是面包店经营最困难的时候,但他仍然给员工们发了基本工资,资金用的是之前开店的利润,后来面包店的生意好转。

离家二十多年,吴正荣夫妇虽然很喜欢在中国的这份工作,但同样难以割舍对故乡的思念。自新冠疫情爆发后的三年来,他们一直没能回国探亲,平时只能通过视频通话和亲友保持联系。

“回到德国不是说我们后悔在中国生活和开面包店。我们只是到了思乡的年纪,”52岁的吴正荣说,“我们真的很喜欢这里的工作,非常不舍。”

“我们不希望他们离开,因为他们对我们一直很好。”张晓英2013年开始就在这家面包店工作,她希望新冠疫情好转后吴正荣夫妇能回到中国。她还表示这里工作环境很好,压力很小,她已经学会了一些德国手语。“我们的面包店跟其他面包店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我们通过手语交流。”

当被问到回国后的打算时,吴正荣表示未来还将继续从事帮扶残障群体的相关事业,更多地帮助其他有身体残障的人员融入社会。

“我们其实希望来的客人不是因为怜悯残障人士,而是觉得我们的面包好吃,肯定我们的德式面包,肯定残障人士的工作能力。”吴正荣说。他还表示并不担心新任店长何墨凯接手后面包店的未来。

2010年,何墨凯在天津与妻子相识,婚后移居德国。2019年,他们俩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中国,在宁夏银川当小学老师。

何墨凯在网上看到面包店在寻找新主人,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在2021年10月份主动联系了吴正荣夫妇,表示想要接过这个“爱心接力棒”,并在今年年初将家搬到了长沙。

何墨凯认为良好的沟通和与面包师建立良好关系将是他经营的关键,所以他一直在看视频学习手语知识。

何墨凯觉得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员工使用的手语跟自己在视频里看到的不太一样。不过他表示愿意学习更多的东西,也可以跟员工通过写字来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何墨凯有时觉得自己才是残疾人,因为店里的面包师对工作非常熟悉。

谈到面包店的未来,何墨凯表示自己也有过担心,与听障店员的沟通以及店里的盈利问题,都是需要克服的困难,但是他的心态很乐观,有信心应对好这些挑战。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