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项纳米“黑科技”亮相大湾区

来源:科技日报
2022-07-19 08: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全球首个在活体内递送药物的“纳米机器人”、能实现长效抗菌的纳米材料、可以减缓近视发生的纳米护眼灯……7月17日,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高地院士咨询会上,一批纳米“黑科技”成果正式亮相。同日,“中国纳米25人”院士高峰论坛举行,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联盟战略合作正式签约。

“首批发布的纳米科技产业化成果有88项,涉及四大领域,包括纳米材料、纳米生物医药、智能纳米技术,以及与碳中和有关的纳米技术。大部分是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纳院)各研发团队的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现已聚集超过1万家同纳米技术相关的产业和企业,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纳米产业基地,构建起良好的纳米产业化创新环境。

纳米机器人是最引人注目的“黑科技”成果之一。“现有的肿瘤治疗药物除了杀伤肿瘤细胞之外,也会杀伤人体正常细胞。医用DNA纳米机器人可以直接通过静脉注射,借助DNA纳米结构特异性识别功能,待药物到达特定肿瘤位置,DNA纳米结构便会展开,其内部载带的药物旋即释放出来,使得抗肿瘤药物只针对特定肿瘤细胞产生作用。”广纳院医用DNA纳米机器人项目助理张甜说,“医用DNA纳米机器人可以直接在体内降解,不需要经过肝脏代谢,毒副作用非常低。”

戴上JOYPODS智能耳机,它会根据使用时间段,用户场景和用户爱好,个性化推荐音乐。“我们设计的智能耳机是智慧大脑与人类连接的第一个载体,目标是把耳机智能化,如让耳机变成手机的控制器。”广纳院智能穿戴项目负责人张博介绍,“耳机大小是无法改变的,当要往里面加入更多传感器实现更多功能时,需要依靠先进的纳米技术来实现。”他透露,第一代产品预计今年年底推向市场。未来,还将在耳机上加入纳米材料,用以检测耳部化学物质,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和情绪。

5G滤波器是纳米技术在射频领域的前沿应用,目前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已实现量产。广纳院副院长李红浪介绍说,滤波器是手机的核心芯片之一,其作用是对频谱进行划分,使得每个信道之间不互相干扰。5G滤波器是在纳米级别上去设计的。

李红浪特别提到,5G滤波器项目于2020年12月底在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的“中国纳米谷”投试产,实现了“当年报建、当年封顶、当年购买设备、当年通线运营”,刷新了“黄埔速度”,创新了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产学研一体发展的“黄埔模式”。

202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纳米产业创新高地建设方案》,这是大湾区打造的四个产业创新高地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德岳表示,希望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高地搭建前沿科研平台,与发明人共同研发、制定产业化方案,在推动科技产业化的同时,更好地发挥科研职能。

“纳米产业创新中心的发展要和大科学装置平台密切结合,解决产业化过程遇到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建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澳门科技大学原校长刘良强调,创新高地应面向港澳,创立粤港澳大湾区纳米科技离岸创新中心。

目前,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构建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的创新全链条,集聚超百家纳米领域创新型企业,实现产值过千亿。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