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上合组织国家中文书法大赛”颁奖典礼暨获奖作品展在京举行

7月14日,由中国外文局、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指导,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上合组织国家中文书法大赛”颁奖典礼暨获奖作品展在北京举行。

“第五届上合组织国家中文书法大赛”颁奖典礼暨获奖作品展在京举行

来源:
2022-07-15 10: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14日,由中国外文局、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指导,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上合组织国家中文书法大赛”颁奖典礼暨获奖作品展在北京举行。

▲颁奖现场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明,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刚出席活动并为获奖选手颁奖。俄罗斯文化部部长奥尔加·柳比莫娃向大赛致贺信。外文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胡开敏,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郝国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龚佳佳,以及来自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国驻华使节出席活动。

▲杜占元致辞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向参赛选手表示诚挚欢迎,对获奖选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中国外文局作为致力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国际传播机构,近年来依托所属的欧亚中心等机构,举办媒体智库论坛、书法大赛等活动,不断增进上合组织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促进共同发展。期待越来越多的人以书法大赛为平台,以汉字为载体,加强互学互鉴,共同书写上合组织国家间的友谊长卷。

▲张明致辞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明认为,文明多样性是上合组织的宝贵财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大赛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书法艺术参与到上合组织国家间文化交流中,为上合组织大家庭提供一个增进了解、增进友谊,促进民心相通的良好机会。希望参赛选手通过书法艺术增进对中华文化历史的了解,并成为上合组织大家庭文化交流的使者。

▲李刚致辞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刚表示,近年来,上合示范区聚力文明互鉴“心联通”,举办“上合之夏”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上合组织国家中文书法大赛”自启动以来,为我们打开了以文促商的新通道。相信下一届大赛将吸引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参与其中,共同书写文明交流新篇章。

▲奥尔加·柳比莫娃致贺信

俄罗斯文化部部长奥尔加·柳比莫娃在贺信中表示,近年来,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人文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潜力巨大。每年各种形式的双边、多边文化交流活动异彩纷呈,吸引各国民众积极参与。俄罗斯文化部高度重视与中国开展文化交流。诸如“上合组织国家中文书法大赛”这样的活动,就是加深对中国文化、历史和传统了解和喜爱的重要渠道之一。

▲龚佳佳致辞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龚佳佳认为,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上合组织国家中文书法大赛”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选送作品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从中看到了大家对中国书法的热爱,对中国文字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向驻华使节赠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外文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胡开敏向驻华使节赠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活动现场,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外文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胡开敏向上合组织国家驻华使节赠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便上合组织国家民众及时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认识。

▲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主任姜永钢主持颁奖典礼

本届大赛得到上合组织国家驻华使馆、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内外高校、各国驻华留学生会等机构和组织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响应,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上合组织国家的书法爱好者积极参与。大赛共计收到2000余份参赛作品,最终评选出30名获奖选手,其中,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12名。此外,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荣获最佳组织奖。

▲现场嘉宾共同启动“第六届上合组织国家中文书法大赛”

▲现场嘉宾展示共同完成的书法长卷

自2014年起,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开始举办“上合组织国家中文书法大赛”,迄今已有五届,累计吸引近30个国家2万余名书法爱好者参与。大赛旨在“以字为媒”,拉紧上合组织国家间人文交流纽带,促进民心相通。

摄影 | 段崴、陈建

编辑 | 王伊奕

(人民画报)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