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贵州省思南港邵家桥港区正式开港,12艘货船从港区鸣笛起航,沿乌江直入长江,这是贵州首个投入运营的“港口园区化”项目,标志着乌江航运迈入常态化和稳定化发展阶段。
乌江思林电站船闸前,引航道里等待过闸的货船。
发源于乌蒙山东麓,流经毕节、贵阳、遵义、铜仁等市州,贯穿黔渝两省,全长1037公里的乌江是贵州北入长江的主要通道。
乌江流量充沛、流态稳定,是贵州的第一大河,长江南岸最大支流,历来是贵州最重要的水上通道之一,被誉为“黄金水道”。20世纪80至90年代,经过数次航道整治,乌江干流航道承担了沿线地区大部分运输任务,客货运输一度兴旺。
进入21世纪,随着“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乌江流域水电枢纽未同步建设通航设施,导致乌江断航,仅能开展短途的库区客货运输。
乌江思林通航设施,可通过500吨级货船。
乌江干流水电梯级开发,库区蓄水使乌江航道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河道变宽,多处激流险滩消失,通航能力大幅提升。随着贵州水运建设三年会战结束,乌江航道于2016年底实现全线复航。
目前,乌江渡至涪陵段594公里航道已达四级标准。构皮滩、思林、沙沱电站通航设施相继投入使用,500吨级船舶可直达长江。2021年11月,14艘货船运载6800吨磷矿,从贵阳港开阳港区出发,前往重庆涪陵,标志着乌江“黄金水道”全线大规模复航。沿河航道段段长沈生富说:“乌江上的货船越来越多,轮船鸣笛声时时响起,沉寂了多年的乌江航道再次繁忙起来。”
贵州省航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走访调研发现,乌江水运物流需求约为650.5万吨,其中上水货源需求285.5万吨/年,下水货源需求365万吨/年,工业产品和大宗物资潜在运输量大,货源充足,发展潜力巨大。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预测,2030年乌江干流主要枢纽货运量将突破1100万吨。
运输桥梁建设钢构件的“航电1号”停靠乌江思南港。
贵州沿河乌江轮船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昭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去年建造了13艘500吨级货船,今年要再造50艘。现在主要运输水泥熟料、磷矿石、大型机器设备等,我们在乌江沿线企业走访发现,很多企业都有水路运输需求,货源比较充足,我们对乌江航道的发展信心满满。”
据了解,乌江复航直接带动了沿江船舶维修、船舶制造、船上设备生产加工等行业发展,不少企业看中了水运需求和潜力纷纷增加船舶数量,目前乌江流域共有货船上百艘,500吨级船舶就有40余艘。
乌江“黄金水道”的打通,不仅为“黔货出山”开辟了新通道,拉动了船舶装备制造业发展,还将带动产业兴旺,为沿岸群众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姚远
编辑 孙远铭
二审 张婷
三审 闵捷
(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