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业大作为 江西“以产振兴”拓宽“致富路”

来源:央广网
2022-07-13 08: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央广网南昌7月13日消息 (记者邓玉玲)发展产业,不仅能拓宽农民增收新路子,调整特色产业结构,还能让老百姓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政策红利。近年来,江西各地围绕“以产振兴”为目标,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力求把产业路打造成劳作的“幸福路”、致富的“快车道”,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江西分宜:竹荪喜丰收 撑起“致富伞”

眼下进入采摘季,在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竹荪基地里,脱贫户胡传生和周边农户正在采摘、分拣、烘干竹荪,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一朵朵竹荪撑起的洁白小伞,清香弥漫在整个基地里。

竹荪破土而出,正式长成可以采摘的“成菇”(央广网发 沈夏冰 摄)

“摘竹荪是60元半天,之前挑竹屑是120元一天,今年我赚了2000多块呢,明年我也种一点!”脱贫户邓林林说道。据悉,在胡传生竹荪基地里做事的脱贫户共有3人,普通农户10余人,人均增收1000余元,在家门口尽享就业的幸福。

脱贫户邓林林与村民一起在竹荪基地里挑竹屑(央广网发 沈夏冰 摄)

“今年竹荪产量蛮好呢,干竹荪200元一斤,保守估计一亩可产60斤,也能卖一万多块钱,销量这一块我们都不担心,有固定的老板会来收购,明年我准备扩大种植面积,然后再发动一下附近有兴趣的村民,带动他们一起种植,共同致富。”脱贫户胡传生一边采摘竹荪一边高兴地说。

脱贫户胡传生正挑着采摘好的竹荪走出基地(央广网发 沈夏冰 摄)

胡传生的竹荪种植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4年由“猪倌”转型的他遇到了许多技术问题,竹荪种植一度困难重重。为了帮助胡传生走出困境,该乡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与他结对帮扶,手把手教他竹荪种植技术,为他提供市场资源。有市场、有技术,胡传生干劲十足,从此走上了生猪养殖向竹荪种植的转型之路。

采摘竹荪(央广网发 沈夏冰 摄)

近年来,胡传生的竹荪种植基地越做越大、越做越好,由最初的3亩扩大至现在的10亩,他也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大户,并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种植。目前基地每亩竹荪的利润可达1万余元,预计增收10万余元左右。

村民将刚采摘好的竹荪手工分离成菌棒和菌网(央广网发 沈夏冰 摄)

据了解,该乡竹荪种植面积达50余亩,年产值预计70万元,竹荪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新门路。下一步,分宜县操场乡将继续依托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将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通过示范带动,发展竹荪种植、韭菜花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生态农业致富之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胡传生将采摘好的竹荪装车销售(央广网发 沈夏冰 摄)

江西新余:小小艾草变身“富民草”

2022年7月12日,江西省新余市观巢镇南布村100多亩艾草种植基地,农民正在收割艾草。

据了解,艾草的生长能力非常旺盛,对环境要求也不高,投资少、易管理,种1次可以收获很多年。一亩艾草,大概可以收割3季,管理好的田地1年可以收获5次。每1次可以收纯叶125公斤左右,3季就可以收获600公斤左右,每亩艾草纯利润在2000元左右,种植风险小,收益平稳。

农民正在收割艾草(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农民正在收割艾草(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近年来,江西省新余市盘活乡村土地资源规模化种植艾草近300亩,吸引农户务工18人,其中脱贫户6人,并通过建设艾草深加工车间延伸产业链条,艾草制品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服装、纺织业,小小艾草成为增强村集体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富民草”。

农民正在收割艾草(央广网发 赵春亮 摄)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