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五一商圈就是长沙城“C位”
70年的考古发现、近400件(套)文物告诉你:长沙的“长”是长情的“长”
彩绘立俑
错银龙凤纹铜盒
石纺轮
“两千年前,长沙城的C位是五一商圈?长沙这么长情的吗?”“千年前的文物也有表情包,好EMO”……7月6日,“发·现——长沙考古七十年成果巡礼”特展开幕式在长沙博物馆举行。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1951年长沙发掘出土文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收藏的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考古工作手稿、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的东汉“象人”、华远秦代简牍等大量精美文物均为首次对外展出。
展览对长沙考古70年发展历程进行了细致梳理,汇集了数家文博单位的馆藏文物与各类考古资料,总数近400件(套)。其中,大量西汉时期简牍藏品的出土证明五一商圈都是长沙城的城中心,长沙城的发展也是两千多年在同一城址上的叠加,它只是不断扩大,从不曾远离。■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吴岱霞
图/视频 记者 何佳洁 实习生 王紫艳 张庭玉 章家怡
【文明起源】旧石器时代长沙就有人类活动
1951年至1952年,原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建以夏鼐为队长的“长沙考古队”,进驻长沙开展工作,发掘了大批珍贵文物,这是我国南方地区第一次大规模的正式考古发掘,也自此揭开了长沙考古的序幕。到现在长沙考古历经70年,发掘各时期古墓葬7000余座,古井2000余口,出土文物超过20万件,调查发现各类遗址数百处。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何佳介绍,长沙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1991年,在浏阳市永安镇芦塘村北部的一座小山包上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古文化遗址,距今约15—20万年。其后,在长沙市芙蓉区张公岭、市区中心五一路、长沙市雨花区高桥相继发现了几处旧石器地点。说明在旧石器时代,长沙市及其附近的浏阳市,已经有人类栖息活动。
【城市萌芽】长沙城始建于春秋末至战国初
罗家冲遗址位于宁乡市。2013年—2018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
该遗址主体文化为新石器末期至夏,距今4000~3800年,出土文物达6000多件,体现了多元文化特征。
何佳指着展品中一组石纺轮介绍,“这是一组非常有特色的文物。这是手工纺纱用的,中间的孔穿上木棍,穿上丝、麻,下面吊一个纺轮,一转就可以纺纱了。”这组石纺轮每个下面都刻有花纹,考古人员查遍了周边的遗址,也没有找到相似的纺轮,反而在珠江流域的一个遗址中找到了相似的纺轮。何佳说:“这证明当时长沙与珠江流域是有文化交流的。”
长沙城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长沙先后出土四件青铜戈上出现“长沙”铭文,铭文“长沙”的“沙”字从“邑”,说明战国时期“长沙”之名的城邑已经存在。考古研究发现,长沙城始建于春秋末至战国初,距今约2500年。城的范围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约800米的长方形,为楚国地方城邑。长沙城最初应是一个军事统治据点,稳定以后,变成了封邑,是分封到此的贵族或将领的领地和食邑之地,战国中晚期为县邑。
【高光时刻】西汉长沙国绵延了200余年
与现在的网红长沙一样,历史上长沙城也有过各种高光时刻。
考古发现的一系列重要遗址以及楚墓、马王堆汉墓和汉代王陵等,奠定了长沙楚汉名城的基调。长沙不仅是楚国的军事重镇、粮食基地(“长沙,楚之粟也”),也是楚国的商贸重镇。
大量精美的出土文物再现了楚汉时期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史记·高祖本纪》载:“五年,…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从此,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王国,长沙第一次成为王国都城。西汉长沙国绵延了200余年,是长沙历史上的辉煌时期之一。
展览中三遵彩绘立俑引人注目。三遵彩绘立俑1972年出土于马王堆1号墓,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该墓出土的彩绘木俑最多,共173件。一号墓以女俑为主,三号墓以男俑为主。这类木俑造型一致,形体较小,头插竹签愁眉苦脸,应是死者生前的杂役奴婢,地位最为低下。
【风雨变迁】11次发现古城墙和护城河遗迹
考古工作队先后11次发现长沙古城墙和护城河遗迹并进行科学发掘,使长沙古城2500年来的风雨变迁呈现在世人眼前。
五一广场区域出土“安乐未央”文字瓦当及高规格的建筑构件,出土汉代简牍官方文书,说明这里是王宫府邸所在。
唐代长沙已成为南方区域性都市。在长沙九龙仓、青少年宫工地发现的城墙被唐代中晚期的生活堆积(包含长沙窑瓷器)所叠压,即于唐中期以后被废弃。这表示原长沙城的东城墙位置大幅东移,长沙城在唐代中期扩城了。
唐代长沙经济繁荣,出现了多处集市,城内货肆行铺林立,初步形成了一座商业城市。杜甫就写有“药物楚老渔商市,市北肩舆每联袂”的诗句。此时长沙城已是原长沙城面积的2.5倍。
五代时期,是长沙城历史上真正的王国都城时期。公元927年,马殷建楚国,以长沙城为国都。马楚王朝的很多景点名称沿袭为今之地名、街巷或古迹名胜,如马王街、马王塘、小瀛洲、碧湘街、开福寺、明月池等,这也是马楚王朝留给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
2011年,在长沙国际金融中心工地发掘了宋代街巷遗址。街巷残长47.5米、宽3.2米。宋代街巷遗迹的两旁有密集的房屋基址,地表均铺满了整齐的青砖,证明了宋代长沙城商肆栉比,商业繁华。宋代《元丰九域志》列举全国2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6处,其中便有长沙。北宋诗人张祁在《渡湘江》诗中生动地描绘长沙的繁华景象:“长沙十万户,游女似京都”。
清代沿袭明代长沙城的格局。城门仍为九座。东段城门两座,为小吴门、浏阳门;南段城门一座,即黄道门(南门);西段设城门四座,为小西门、大西门、草场门、通货门;北段城门两座,即新开门、湘春门。
(何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