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首月减征71亿元 有力推动汽车消费

(记者车柯蒙)自6月1日起实施的部分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已经“满月”。车辆购置税是对我国境内购置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在购置环节一次性征收的一种税,专款专用于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首月减征71亿元 有力推动汽车消费

来源: 人民网
2022-07-04 17: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车柯蒙)自6月1日起实施的部分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已经“满月”。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新政实施首月,全国共减征车购税71亿元,减征车辆109.7万辆。从排气量来看,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征税款34亿元,占比约48%;1.6升至2.0升排量乘用车减征税款37亿元,占比约52%。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汽车产业链条长、涉及就业面广、拉动消费作用大。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对稳经济、稳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业界专家认为,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出台阶段性减半征收车购税政策,释放出全力支持促进汽车产业恢复的“暖意”。

5月下旬,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提出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购税600亿元。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

“之前一直计划买一辆新车代步,也看好了一些车型,但一直在犹豫。这次有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优惠政策,一下子就下定决心了。”在辽宁营口,颜先生成为了车购税减半征收的首批受益者之一。6月1日当天,喜提新车的颜先生给记者算了笔账:“因为减征政策,一下节省了近1万元。”

6月26日,正值周末,四川成都安利捷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内,许多顾客在新车前驻足,咨询车辆相关信息。

安利捷汽车销售公司销售负责人张竹君说:“我们门店销售的品牌车型绝大多数都在车购税减半征收政策范围内,之前一直观望的客户,现在都联系我们准备买车。这个月来店里看车的客户比上个月多出了五六成,成交量也很可观。”

张竹君介绍,今年1月至5月,该公司汽车销售平均月销80辆左右。6月销售车辆140余辆,增长率达75%。他说:“这项政策不仅让消费者得了实惠,也改善了我们经销商的生存状态和发展信心。”

李平认为,此次政策是从消费端和供给端两侧共同发力。在消费端,能够直接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有效调动消费者的购车积极性,有助于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扩大内需。在供给端,有助于缓解疫情对汽车产业的冲击,加快汽车企业复工复产进程,推动行业整体复苏回暖及可持续发展。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乘用车产业正在“驶”出前一段时间的困境。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数据显示,6月1日-26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42.2万辆,同比增长27%,较上月同期增长37%。

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副司长刘运毛告诉记者,此次车购税优惠政策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惠及范围“再扩大”,能够享受减征政策的乘用车排量限制从1.6升提高到2.0升;二是政策发力“更应时”,明确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购置的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均可享受减征政策,有利于快速、有效拉动汽车消费;三是政策调控“更精准”,提出了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限制条件,以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精准调控的作用,惠及大众消费。

车辆购置税是对我国境内购置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在购置环节一次性征收的一种税,专款专用于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研所副所长李平介绍,车购税所征收的税款具有专门用途,专款专用于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使用服务于国家战略安排,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对于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和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也具有积极作用。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对贫困地区投入车购税资金超9500亿元,占全部车购税的68%,有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车购税所筹集的税款服务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交通状况,有利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在我国交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近年多次出台的车购税优惠政策,又在促进消费、提振市场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

“税收同时发挥了筹集建设资金和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这说明税收的作用正在进一步增强。”李平表示。

刘运毛表示,下一步税务部门将持续关注政策执行情况,确保减税红利落到实处,支持消费和汽车产业发展。

(车柯蒙)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