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在河西走廊的路易·艾黎之光

盛夏时节,培黎职业学院现代农业技术学院的30多名学生正奔波在玉米制种的大田里,查看玉米长势,记录观察数据。2020年5月11日,根植于山丹培黎学校的培黎职业学院通过教育部备案,成为一所普通高职院校,依然延用了“手脑并用 创造分析”的校训。

闪耀在河西走廊的路易·艾黎之光

来源: 中国甘肃网
2022-06-30 08: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盛夏时节,培黎职业学院现代农业技术学院的30多名学生正奔波在玉米制种的大田里,查看玉米长势,记录观察数据。

上个世纪40年代,山丹四坝滩上,山丹培黎学校农业组的学子在种地中学习,还实施了灌溉引水浇地。

70多载一脉传承,培黎学子始终牢记路易·艾黎老校长的嘱托,将“手脑并用 创造分析”的校训谨记心中,躬身实践。让先生的教育思想成为闪耀在河西走廊的路易·艾黎之光。

6月28日,“您好!路易·艾黎”网络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位于张掖山丹的培黎职业学院,采访了解“手脑并用 创造分析”校训在该校的生动实践。

“教育的作用,在于唤醒青少年的创造性,培养他们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在这儿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开阔眼界、大胆思考、勇于创新;让他们敢于创造,善于创造,富有创造精神,即使把有些设备弄坏了,也在所不惜。因为我们不能把学校仅仅办成是传授知识,默守老套成规的场所,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把‘创造分析’四个大字作为校训的原因。”山丹培黎学校路易·艾黎故居正中央悬挂着路易·艾黎老先生对校训的解释,也是培黎职业学院遵循的办学遵旨。

培黎职业学院的前身是1945年西迁到山丹并更名为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山丹培黎工艺学校。

1953年,山丹培黎工艺学校搬迁兰州,改名兰州培黎石油技工学校,现在是兰州城市学院培黎校区。

1987年4月21日,在纪念路易·艾黎来华60周年之际,新山丹培黎学校正式开学,后来学校更名为山丹培黎学校,是全国重点中专。

2020年5月11日,根植于山丹培黎学校的培黎职业学院通过教育部备案,成为一所普通高职院校,依然延用了“手脑并用 创造分析”的校训。

“我们的机电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各占一半,有的需要动手操作的课程实训室就是教室,学生们一边操作,老师一边讲课。”培黎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师杨海玉表示,培黎职业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路易·艾黎老校长的校训非常适合职业院校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

王怡雄是培黎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的大二学生,他的机电课程都在实训室力反复操作。大一的时候,他就以“华天”班学子的身份在天水华天电子实地实训,在老师的带领下熟悉自动化制造流程。

王怡雄说,作为一名培黎学子,从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天起,他们就认真学习了路易·艾黎“手脑并用 创造分析”的校训。注重实践一直是培黎人的传统,路易·艾黎老校长根据实际情况办学的方针就是要求学生动脑子、多实践,还要有创意。他们的学习也是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所以开始他就愿意接受更多的实践锻炼。

时光回溯到70多年前,路易·艾黎的到来给贫困落后的山丹带来了一束光,打开了一扇窗。

在一穷二白的山丹办学,路易·艾黎更愿意就地取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展工作。

他们用当地戈壁滩上的芨芨草作原料,办了一个造纸厂。之后又成立了皮革组、玻璃组、陶瓷组、煤窑组、机械组、电器组、化工组、地质测量组,在条件最艰苦的年代将学校办的风生水起。

如今,在艾黎故居还保留着一条由培黎校友捐赠的毛毯,这条毛毯做工精细,条纹流畅,就是当年培黎学子在工厂实训期间用机械编织的。

“这个实验室是我们和企业合办,同学们在校期间可以进实验室实训,学习马铃薯育种技术。”培黎职业学院现代农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霞介学院马铃薯育种实验室时说道。

杨霞表示,学院自建实验室搞教学实验,实验室价值不能完全发挥,与企业联建双方可以各取所需,学生还可以提前进入工作状态,这也是路易·艾黎老校长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思路。

杨霞说,他们的学生普遍能吃苦,作为老师,他们更愿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在教学中贯彻路易·艾黎老先生的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人才。

路易·艾黎在他的《自传》中提到:在山丹,我们请人在一块古石的背面镌刻了“创造、分析”作为校训。因为我们学校一直想做的工作就是教育青少年不仅要获得书本知识,而且要具有生产的实践经验,使他们能自己分析和创造。

新时代,培黎职业学院在河西走廊继承了光荣传统,让路易·艾黎的教育智慧闪耀光芒,成为人们解决复杂问题的答案之一。未来,培黎职业学院将继续秉承“手脑并用 创造分析”的校训,为国家培养更多实用技术人才。

  责任编辑:洪煜然作者:

(宋芳科 程健 任磊)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