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镜头丨“这件事我要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

“我今天乘飞机、坐火车、坐汽车,先后用了三种交通工具,专程来这里看望大家。2019年4月15日,在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习近平总书记踏着湿滑的石阶一步一步登上陡坡,前往贫困户谭登周家看望。

近镜头丨“这件事我要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

来源:新华网 2022-06-21 16: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我今天乘飞机、坐火车、坐汽车,先后用了三种交通工具,专程来这里看望大家。”沿着“之”字形的山间小路爬到半山腰,见到村民们,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

2019年4月15日,在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习近平总书记踏着湿滑的石阶一步一步登上陡坡,前往贫困户谭登周家看望。

谭登周和老伴儿焦光润在门口迎接。老人身后的门框上贴着一副对联:“九死一生靠政策,三病两苦有医保”。横批:“共产党好”。

老谭年逾六旬,2018年3月外出务工时受了重伤,老伴又患有风湿、哮喘等慢性病,这让曾在2016年脱贫的谭家再度返贫。

“在床上躺了4个多月,党和政府补助14万。”老谭用手比划着激动地说:“要不是政策好,我坟上的草都这么高啦!”

听完老谭一席话,习近平总书记握着他的手说:“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

如今,老谭一家吃穿不愁,靠养蜜蜂和村护林员公益岗位一年收入过万元,平时吃药住院等都有政策保障。今年4月,村里还帮助他家将院坝旁的农房改造成农特产品销售店,一年又可以多5000元的保底收入,稳定脱贫更有保障。

华溪村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坐落在“两山夹一槽”地带,海拔高差大,土地分布零碎,人均可耕地不足一亩。

从北京出发,行程1800公里,4月15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一下飞机,又辗转3个多小时才抵达大山深处的华溪村。

一天时间,从首都到省、市、县,再到乡、村,一路马不停蹄,一竿子插到底,亲临脱贫攻坚第一线。这样的节奏,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常态。

“我专程来看望乡亲们,就是想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还有哪些问题。”他笑着补充了一句,“这次到重庆来,就抽查你们这一个点。”

离开华溪村,回到重庆市里,已是深夜。第二天,一场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主题的座谈会在重庆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为脱贫攻坚的成绩感到欣慰:“看了这么一个村,我心里是有底的。到2020年初,预计全国将剩下600多万贫困人口和60多个贫困县。把今年工作抓好抓实,明年继续攻坚,就能彻底消灭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从各方面情况看,我们对完成任务是很有信心的!”

千里奔波,夙夜在公。2015年到2020年,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阶段性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召开7个专题会议系统部署、压茬推进。

“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我提倡钉钉子精神,这得从我做起啊!这件事我要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侯雪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