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这一年丨 厉兵秣马再出发 —— 铜仁市乡村振兴局成立一周年工作综述

2021年6月10日,铜仁市、县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标志着铜仁市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正式将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移。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领导小组会、专题会等各类会议50余次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乡村振兴这一年丨 厉兵秣马再出发 —— 铜仁市乡村振兴局成立一周年工作综述

来源:铜仁市乡村振兴局 2022-06-21 14: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厉兵秣马再出发

—— 铜仁市乡村振兴局成立一周年工作综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2021年6月10日,铜仁市、县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标志着铜仁市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正式将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移。

一年来,全市上下高举伟大旗帜、牢记领袖嘱托,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后评估工作首战告捷,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谱写了黔东大地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1年6月10日,铜仁市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

高位谋划高效推动,乡村振兴有章可循

这一年,铜仁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市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继续坚持脱贫攻坚期间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指挥中心做法,抽派专人集中办公,10个区(县)均参照执行。继续组建10个市派驻区(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督导组,选派县级领导干部任组长,全脱产驻区(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难点工作开展督导。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领导小组会、专题会等各类会议50余次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防贫预警监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意见》《铜仁市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铜仁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印发了《铜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十四五”专项规划》,做到乡村振兴有章可循。

聚焦重点全面落实,脱贫成果巩固有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一年来,铜仁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聚焦“四个不摘”、“3+1”成果巩固、防贫预警监测、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就业、示范试点以及东西部协作等重点工作,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这一年,全市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全面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共资助学生114.6万人次;全市脱贫人口实现动态应保尽保、应资尽资,落实脱贫人口参保资助92.99万人;建立农村住房安全保障防贫预警监测机制,全面完成了全市68.93万户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制定农村饮用水管理考核办法和督查巡查制度,农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

这一年,通过调度行业部门推送预警线索,依托贵州乡村振兴云平台发布预警线索,指导各区县围绕农户收入情况、“3+1”保障情况对预警对象、重点人群开展入户排查,严格按照防贫预警监测“应纳尽纳”要求,对符合纳入对象及时纳入监测并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开展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这一年,铜仁市坚持以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和“四安家园”建设为抓手,不断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幼儿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医疗机构配置,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222个就业车间(基地)实现正常运营,解决搬迁群众就业7219人;用好公益性岗位,实现搬迁劳动力公益性岗位就业4711人;全市有劳动力搬迁家庭户均就业2.2人,就业率94.25%,农民变市民后的认同感归宿感进一步增强。

这一年,东西协作成果丰硕。与广东省东莞市党政主要领导互访5次,双方开展互访交流2674人次,互派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430人,争取对口协作资金10亿元,莞铜双方协作共建产业园区13个,先后引进凯金、嘉尚、乐嘉、比亚迪等40余家企业落户我市,实际到位投资21.66亿元。继续深化打造中南门古城“莞铜协作一条街”,强化产销衔接,助推“黔货出山”。一年来,我市通过专列、专车共组织群众到广东省就业32车(列)次,有组织输出人数1972人。市级共组织直播带岗活动11场,提供岗位32489个;组织线上招聘、岗位推荐19余次,线下招聘活动33场,累计提供岗位信息7.7万余个。

  乡村新风貌——碧江区瓦屋高岩田

试点引领示范带动,乡村建设阔步向前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人深省。

这一年,铜仁市坚持党建引领,把示范试点村庄规划和产业规划指标任务细化分解,构建“村党支部+乡贤能人+村民”的基层产业带动体系,着力强组织、搭平台、聚合力、破难题,深化产业改革,党员及致富带头人带头干、使劲干、努力干,干出成绩当好表率。

一年来,着力在培育壮大10大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上做文章,全市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330万亩,产值32亿元,带动6.95万人增收;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69家、实现产值109.19亿元,同比增长5.82%;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1个、产业集群项目2个、产业强镇项目2个。督促各地积极壮大村集体经济、家庭农场,大力推行反租倒包等模式,在每个乡镇至少成立1个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各区县因地制宜打造1-2个示范点,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一年来,把示范试点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试验田”,紧盯6个省级、35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不断发展乡村产业“壮体”、推进乡村建设“塑形”、加强乡村治理“铸魂”,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示范试点建设规模初具。

一年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综合协调、整体推进,全力抓好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垃圾集中转运等工作,“厕污垃”项目均已全面启动,全市垃圾收运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完成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改造25522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2.03%;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行政村全覆盖,正常运行率达96.9%,30户以上自然村寨覆盖率实现77.3%;全市2784个行政村已配备收集点3685个,对10826个30户以上自然村寨设置了收集点。玉屏县被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一年来,持续抓好乡风文明建设,着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新风貌。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文明村镇创建,文明新风正拂遍黔东大地。

一年来,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稳步推进“积分制”运用,通过构建“一所两规三机制”模式,探索农村居民“积分制”管理,实现文明可储蓄,善行能积分。强化工作保障,有序推进“清单制”运用,制定印发《铜仁市关于进一步做好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工作的通知》,制定了重大决策类、日常管理类、便民服务类三大类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共37条下发到各区县。

  沿河县中寨镇白叶一号茶产业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沐浴新时代的春风,铜仁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苍劲有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六个专项行动”正如火如荼进行,特色田园建设绘就新时代乡村美好蓝图,莞铜协作逐步走上新台阶。新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为铜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铜仁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瞄准“四区一高地”主定位,使出“闯”的干劲、拿出“抢”的状态、保持“干”的激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踔厉奋发、笃定前行,奋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铜仁市乡村振兴局宣传教育组

编审:田 甜

编辑:王福政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