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 引领乡村振兴

循着贡米坝区沟渠的潺潺流水,记者来到风景秀美的海龙水库。“海龙水库是我市中心城区主要饮用水源地,它的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身为巡逻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绿色发展 引领乡村振兴

来源:多彩红花岗 2022-06-16 17: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初夏时节,红花岗区海龙镇贡米坝区在一场新雨的洗礼后,显得格外宁静优美,远处黛色的群山连绵起伏,美丽整齐的特色农舍环绕四周,微风吹来,绿意葱茏的稻苗随风摇曳,三五成群的白鹭迎风起舞,它们时而在枝头嬉戏,时而在田间觅食,俨然把这里当成了繁衍生息的乐园。

“坝区现在大部分土地用于种植水稻,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一到春夏季节,白鹭成群结队地飞来,非常美,还常有游客来观赏游玩。”贡米村村民郑启林笑着说,如今坝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感到很幸福舒心,大家也自觉地珍惜、保护环境,只有环境好了,才能种出更优质的贡米,让日子越过越美。

好山好水出好米。海龙镇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贡米坝区核心区域种植水稻1100余亩,种出的优质贡米远销上海、广东等地,深受群众喜爱。但仅靠“天时地利”还不足以让贡米达到品质最上乘,还需“人和”加以催化。近年来,海龙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党建引领、点面结合、同步推进的整体思路,通过狠抓专项行动、实施企地所共治、建立奖惩机制等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实施生态环保保卫战,以绿色循环化发展为导向,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在种植贡米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土壤环境、水环境的保护,采用‘稻+菌’水旱轮作、‘稻+鸭’‘稻+鱼’生态循环种养,推广施用中草药合成有机肥,发展绿色生态高品质海龙贡米,助力乡村振兴。”海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循着贡米坝区沟渠的潺潺流水,记者来到风景秀美的海龙水库。只见水库巡逻队的队员们正沿着水库巡逻线路对是否存在破坏水源的情况进行巡逻查看,守护着海龙水库的生态环境。

“海龙水库是我市中心城区主要饮用水源地,它的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身为巡逻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海龙水库巡逻队队长蔡文茂是土生土长的海龙镇人,他见证了水库周边环境的改善及水库水质的变化,“现在水库没有白色垃圾,水质很好,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我感到很骄傲。”

良好的生态,宜居的环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海龙镇多年努力的结果。一直以来,海龙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如今的海龙道路宽敞整洁,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群众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曾先后荣获国家卫生乡镇、省级生态乡镇、贵州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等荣誉。

“从生产到生活,乡村离不开生态绿色,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乡村沿途有风景,村里有乡愁,田野有产业。”海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持续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按照天蓝、水清、地绿以及宜居宜业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辖区环境综合治理、植树造林等工作,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记者:李小芳

图片:游右海

 

 

 

 

  长按二维码关注

(红花岗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