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公用事业 服务大众民生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2-06-15 14:06
2022-06-15 14: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福建省三明市城市公用集团有限公司提升民生事业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综述

“公司的宗旨和使命是:立足公用事业、服务大众民生。通过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开展‘炼就技能,锻铸匠魂’活动,激发全体员工比学赶帮超,不断提升公司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逐步将公司打造成卓越的城市运营企业,勇担社会责任的标杆企业。”

上述内容是福建省三明市城市公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用集团”),于6月13日更新的走廊文化之一,成为全体员工每天必看的学习内容。

公用集团组建于2020年6月30日,下属8家子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近些年,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典型示范引导,最大限度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做到资源整合、流程融合、监督聚合,加强职能融合、工作结合、力量整合,确保思想政治教育长期、稳定开展,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相互促进的目的。

2021年末总资产229468万元,净资产122595万元,营业收入27784万元,利润总额2007万元,税收2048万元。

弘扬工匠精神 激发示范活力

古人云,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

2016年,公用集团下属的三明市城市公用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公用工程公司”)的安装队,因工作突出,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公用集团为了在现有的880名在岗职工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指导公用工程公司专门设立了1间“全国劳模工作室”,由1名全国劳动模范和3名市级劳动模范组成。

公用工程公司党支部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第一时间成立了“供水抢修党员先锋队”,并依托“全国劳模工作室”,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开展“炼就技能,锻铸匠魂”活动,着力示范引领,带动更多职工投入争先创优行列。特别是支部在党员中开展“供水亮灯行动”特色活动,广大党员攻坚克难、勇担责任、冲锋在前,树牢服务宗旨意识,让“全国工人先锋号”的旗帜,在项目工地上高高飘扬。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每当管网发生故障时,公用工程公司广大党员都能在任何时候,与时间争分夺秒、与泥泞污水相伴,确保“小漏”不停水,“大漏”快速修,保障故障点周边居民正常用水,努力控制爆管造成的影响和范围。三明市民亲切地称赞他们是“供水生命线”的守护神。

榜样的力量无穷的。

公用集团以此为示范引领,带动其他7家下属子公司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学习活力。

比如,针对城市高楼供水出现的一些问题,集团公司下属福建恒源供水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源供水公司”)组建设备维护团队,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根据用户需求,实施信息与风险点管理,解决了高岩新村83幢高层供水长期压力不足、“海翼·中央领域”小区用户反映的二次加压设备噪声等问题,切实解决了群众烦心事,小区业主还专程给公司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又比如,公用集团结合三明市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契机,指导恒源供水公司努力克服工期短、任务重、割接停水等困难,不断摸索施工现场管理、时间节点控制和质量安全把控,积极推进市区内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和完善提升。去年以来,共开展供水管道迁接334处,改造小区供水管道约3560米,大大改善了市区老旧小区的管网水质和水压。

现在,可喜的是,公用集团下属的8家子公司已形成了各具特色、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运用科技手段 全心改善民生

党建铸新魂、绿水践初心。公用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根据各自运营实际,运用科技手段,真正把发展民生事业作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纽带,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实际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国企担当。

比如,明源水电公司生产经营以供水、发电为主,拥有东牙溪流域3座水库(是目前三明中心城区第一饮用水源地)、7个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0465千瓦。其中东牙溪水库总库容2263万立方米,是全国防洪重点中型水库,水质达国家二级地表水标准,是目前三明市中心城区30多万人口清洁、健康的重要生活饮用水水源。

明源水电公司重视积极对接环保、水利等部门,应用科技手段全力推进三元区中村乡东牙溪上游支流生态环境监管系统、东牙溪水源保护区围网修缮、东牙溪水源地数字化预警平台及指挥中心、水华预测预警系统、水库生态修复设施恢复运行等项目建设。

自1993年10月供水以来,该公司已连续不断、保质保量向三明市区累计供水近10亿吨,平均年发电量为4300万千瓦时,供水量达3600万吨,年收入2000多万元,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作为水库管理单位,明源水电公司立足“水责任”,强化“水担当”,做好“水服务”,全力守护市区人民的天然“大水缸”。坚持保护优先,推动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立法工作。制定出福建省出台的首部环境保护类地方性法规,也是福建省第一部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法规。先后有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西省景德镇市、山东省潍坊市、湖南省常德市等各地人大、政协工作组莅临考察交流,东牙溪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与充分肯定。

持续推动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有效改善东牙溪水库水质和库区水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系统降解能力。加大腾库换水力度,加快水体流动,定期打捞水葫芦等浮游物,防止水生植物蔓延影响水质。

经过科学论证,明源水电公司先后启动了东牙溪水库“分层取水升级改造、库区及河道的清淤疏浚、沿岸生态修复”等重点项目工作,有效改善水库水质和库区水生态环境,大大提高了水资源配置能力,供水水质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依托在坝区的福建省环保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线监测装置,每3小时对11项重要指标实行常规性监测,保持时时监控水情、水质的变化,持续提升原水供水水质,从源头上保障群众喝到优质水、放心水。水质的PH值、溶解氧等指标达国家Ⅱ类及以上地表水标准,在全省位列前茅,从源头上保障群众喝到优质水、放心水。

2012年,三明市启动了后来全国瞩目的“三明医改”。9年来,三明为求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不断探路,其经验探索有的已上升为国家层面医改的制度设计,其中就有涉及到医疗废物垃圾处理。

三明市恒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源环保公司”)承担着市区及周边县域医疗废物垃圾、餐厨垃圾、飞灰填埋垃圾、大件垃圾的垃圾处理,固废垃圾处置板块是市里服务民生的重要板块,也是集团公司自2020年成立公用集团公司以来新的业务板块。目前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处置项目已投入运行,医废垃圾、飞灰垃圾处置项目也将在今年陆续投入运行。

据集团公司负责人说,这些科技项目的实施,通过更为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和运营手段,有效地消除垃圾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的的困扰和隐患,将进一步完善三明市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施建设,补齐处置能力缺口,解决垃圾处理能力扩能提质等问题。对于提高三明城市环境卫生治理水平,改变原有城市粗放的垃圾处置模式,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找差距补短板 优化供水环境

公用集团主要经营范围涵盖:自来水生产与供应、燃(煤)气经营、污水处理、固废垃圾综合处置、工程施工、物资贸易、水力发电、工程设计等民生领域。

走在三明市,可以看到一些很有年代感的牌子上写着国家级或省级“文明单位”“文明集体”等字样。1984年6月,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三明市召开,这是第一次全国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会上推广了三明市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

三明是被文明浸润着一座充满“大爱三明”的地级温暖城市,有着人们对更美好生活追求的记忆。一代代年轻人,不同行业的年轻人支撑着这些美好追求。这些美好的记忆和追求,与公用集团每个人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随着三明市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以及供水用户的不断增加,恒源供水公司对标对表,认真找差距、补短板,进一步减环节、减时间、降成本、提效率,营造更优质更便捷的供水营商环境:

保持常年不断的汩汩清水流入百姓家和企业园区厂区,是恒源供水公司的职责所在。为此恒源供水公司紧贴供水需求:

——持续优化用水报装流推行“126”工作标准,即1份材料、2个环节(用水申请、接入通水)、6个工作日内完成,使用户报装实现“一次性告知”、“一个窗口办理”,让老百姓真实感受“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的便捷体验;

——简化用水报装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将供水报装程序提前至开工前,在工程规划阶段或施工图设计阶段介入,主动跟踪、靠前服务,取消新开办企业首次用水勘察费,将用水报装时间从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减至6个工作日内;

——为提升供水服务质效,恒源供水公司推行快捷服务,实行“五办工作法”(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寄办、微信办),积极通过微信支付中的“生活缴费”、“e三明”、“云闪付”平台等方式,办理相关用水服务,为部分急难用户开辟绿色通道容缺办理。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通过“五办工作法”共受理供水业务387555件,办结服务及时率100%;

——积极改进供水接入服务,开展“服务进社区,惠民送温暖”系列活动,推行减负政策,对小型低风险项目免费实施外线接入,并取消工程建设项目临时施工用水和永久用水服务的申请环节,进一步提高用户满意度。提高水务工程市场的透明度,建立水务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标准,放开水务工程市场,允许有资质的设计施工企业承揽报装工程业务,创新推进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促进供水行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现在,公用集团党委正以“公司专业化、经营市场化、产业多元化”为发展理念,以“事业+产业”为科学发展模式,通过规模化经营,新业态注入,科学化管理,实现集团产业经营、资本经营、技术经营一体化发展,以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强民生事业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陈建生 巫瑞万)

联系人:

福建省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巫瑞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