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长见识|三苏祠:传承诗文里的传统文化

来源:新华社
2022-06-09 12: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2年6月8日上午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

考察了三苏祠

了解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情况

位于四川省眉山市老城区的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父子故居

元代改宅为祠,经过历年添修

现占地百余亩

是蜀中久负盛名的

名人祠堂和古典园林

三苏祠内的老榕树

步入三苏祠院内

两棵600多年的银杏树

和一棵千年老榕树

依然在萌发新枝

祠内保存很多清代建筑

园林中的东坡盘陀像颇具豪放之气

三苏祠内保存古井、洗砚池等苏家遗迹

收藏上万件文物和文献资料

眉山的文化盛于宋代

在“唐宋八大家”中

“三苏”父子占了三席

尤以苏东坡成就最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诗题材广泛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其散文挥洒自如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人们喜爱苏东坡

不仅在于他艺术成就之高

更在于他的家国情怀

三苏祠内的听荷轩

党的十八大以来

眉山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013年“4·20”芦山地震

三苏祠严重受损

被列入国家文物局灾后恢复重建首批重点项目

实施文物古建筑本体维修等7个项目

原汁原味的修复

保持了古祠原有风貌

2014年底建成的东坡城市湿地公园

陆地和水域面积达3000余亩

公园里老泉桥、醉月桥等13座桥的名称

皆来自“三苏”生平故事或文学创作

2017年7月四川实施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

评选出苏东坡等首批四川历史名人10人向社会公布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三苏祠内的东坡书院

苏东坡的影响力还遍及世界

他的传世名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很多海外华侨华人思念祖国时常常引用

2018年1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三苏祠文化遗产保护荣誉证书

肯定三苏祠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2019年9月《眉山市三苏遗址遗迹保护条例》施行

遗址遗迹按照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风貌协调区

实行分层次保护

如今的三苏祠

是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年1至5月

三苏祠举办“吾家东坡——苏轼题材文物特展”

一批珍贵文物首次与公众见面

记者:陈健、刘琼、杨华

编辑:杨文荣、张惠慧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四川分社

联合出品

图片由眉山市东坡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