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我国首批大西洋鲑喜获丰收 “海上粮仓”渐入“深蓝”

来源:新华网
2022-06-08 17: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青岛6月8日电(记者王凯、王越)日前,全球首次低纬度养殖大西洋鲑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获得丰收,探索出一种我国深远海养殖可复制的新模式,推动海洋渔业由“近海”走向“深蓝”。

记者在离岸120多海里的试验区看到,全球第一座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正有序实施收鱼作业。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装备总共养殖大西洋鲑10万条,截至目前共收鱼15000条。

“这是我们成功收获的中国首批深远海大西洋鲑。”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郭鹏说。

据了解,此次大西洋鲑养殖实施主体为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山东省属国企山东海洋集团联合山东万泽丰海洋开发集团、青岛海洋投资集团合资成立的试验区项目推进平台。

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汤庆凯说,目前“深蓝1号”不断进行改造升级,同时新增生物量监测系统、优化养殖监控系统和远程信息传输系统,在陆地上就可以对百海里外的养殖情况一键直观、直管、直达。通过生物量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鱼类生活状态、进食情况、形状大小实时监控,生产管理人员随时根据这些信息精准调整饲料投喂,极大提升了成鱼品质。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海洋渔业处负责人王亚楠说,深远海养殖为我国居民提供了优质蛋白的新选择,为食物安全增添了“深蓝保险”,有利于满足我国居民对海产品“量”的需求和“质”的追求。

据了解,试验区位于黄海冷水团海域,最大的特点为拥有底层冷水资源,适宜三文鱼等高附加值冷水鱼的生长。

2021年,“深蓝1号”在试验区内成功养殖虹鳟,共收15万条成鱼,单鱼平均重量超4千克,品质超过欧盟出口标准,标志着我国首次深远海规模化养殖三文鱼取得成功。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