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6月7日电 欧洲《现代外交》网站近日发表题为《全球经济:减少“中国依赖”不切实际也不可行》的文章,作者是著名印度汉学家、尼赫鲁大学教授海孟德·阿德拉卡(Hemant Adlakha)。
文章说,美国不断宣扬所谓对全球经济“过度依赖”中国的担忧,却未能实现其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周边制造”的期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疫情没有推动跨国供应链的转移,反而迫使一些打算迁出中国的公司缩减投资计划,忘记了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现在,在上海和世界大多数金融中心,人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并非由地缘政治游戏决定,而是由经济规则决定,这一点丝毫不奇怪。
自2018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单方面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以来,美国不断采取咄咄逼人的贸易政策,但试图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周边制造”的努力已经过去了4年多,世界还没有看到任何“令人鼓舞的动向”。
诚然,过去两年,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国际供应链,全球经济活动出现急刹车不可避免。其结果是,随着供应链的萎缩,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经济体都在遭受痛苦,变得脆弱。在欧洲,特别是欧盟感受到了疫情最持久的影响。
文章说,上海从6月1日开始逐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在上海的外国企业中,感到“兴奋”的除了在中国做生意的欧洲企业,就是在中国拥有生产基地的欧洲企业。
更重要的是,对于大量的欧洲、日本和美国企业来说,中国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市场,而且是开拓全球市场的重要基地。五分之二(超过2000家)的欧洲在华企业位于上海及其周边,上海拥有超过5600家日本企业。对于这些欧洲和日本企业来说,中国与全球经济在贸易和产业链上的全面对接对于全球跨国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根据中国美国商会一周前发布的2022年《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83%的在华美国企业“不考虑将生产或采购转移到中国以外地区”。白皮书还显示,近50%的美国企业认为,中国国内不断增长的消费能力和日益壮大的富裕中等收入群体,都将提供绝佳商业机会。
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尽管新冠疫情有所反复以及全球不确定性等因素带来挑战,但今年1 - 4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6.1%,达到744.7亿美元。商务部还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来自美国的投资同比增长53.2%。
事实上,来自美中两国的专家都不断警告,不要试图把中国从全球供应链中切断,因为这不仅会让美企失去中国的巨大市场,还会导致其成本上升。
文章最后说,在中国经营的美国公司——就像日本公司和欧洲企业一样——比政治精英更明白,转移生产意味着巨大的财务成本。
最重要的是,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而不是由地缘政治决定。如今,中国的制造业不再依赖低劳动力成本,而是靠供应链的复杂程度和规模取胜。最终,外国企业不断继续涌入中国,完全是依靠其经济理性做出的判断。
(编辑:齐磊 刘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