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二院25所微波雷达:天上牵红线 人间作红娘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6-06 20: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6月6日电(记者 赵磊)6月5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研制的微波雷达再次为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保驾护航。看着参与研制的产品一如既往表现良好,多次在任务现场保障的姚敢和纪念相视一笑,默契地击掌庆祝胜利后,着手准备接下来的数据分析工作。

姚敢和纪念是该所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研制团队的骨干。从2013年起,他们携手参与微波雷达的技术创新和改进升级,一起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奋斗,也共同在航天工程一次次重大成功中成长,亲历了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天舟二号、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多次交会对接任务。近十年间,除了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他们还成了相濡以沫的夫妻。

而微波雷达,作为多次牵引航天器实现“太空之吻”的“红娘”,也为这对年轻人搭起了爱情的“鹊桥”。

因微波雷达结缘

25所研制的微波雷达,承担了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两个远距离飞行器间距离、速度、角度等相对运动参数的精确测量任务,雷达与应答机之间还可以进行双向信息传递,被称为会说话的“千里眼”。

2013年,姚敢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来到25所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研制团队,担任“千里眼”的总体设计。同一年,纪念作为25所所培研究生来到团队实习,为“千里眼”编写代码。

在那之前,微波雷达已参与了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任务,以优于工程总体要求的卓越表现助力了中国首次交会对接,实现了载人自动交会对接和航天员手动交会对接,持续刷新超远距离捕获记录。

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也是从那时起,研制团队把目光瞄准空间站建设需求,开始进一步的技术攻关,在原有技术积累上,在硬件、软件上进一步优化,增加测量通信一体化设计及软件自我修复功能,重点开展小型化、轻量化改进,让微波雷达运行更加稳定。

姚敢和纪念一来到这个团队,就被紧张的工作节奏带动着、感染着,并迅速融入其中,一个负责系统抓总,一个从事软件设计。姚敢会针对系统需求给纪念负责的软件分配功能指标,而纪念也会根据实际设计过程向姚敢反馈验证结果,在不断的沟通与接触中,他们互相熟悉了彼此的工作模式与节奏。

“一动一静” 在默契中做好产品

“姚敢是典型的北京男孩,外向、灵动,善于抓大放小,纪念则有女孩子的内向、细致,喜欢抠细节,他们一动一静,是一对互补型组合。”在同事眼中,这对“金童玉女”如同你追我赶比着学、双双金榜题名的学霸。

平时,姚敢常常要四处奔走,与多方沟通,而纪念则安心守好自己的专业领域,并做好产品测试试验、数据包处理等工作。作为一支从零开始、一步步靠自主创新走出来的团队,新的任务总是伴随着无数的难题和攻关,他们两个一个对接外部需求,一个夯实专业领域,共同守护着团队的心血,推动着产品的一次次升级优化。

在空间站任务中,组合体状态下的交会对接给微波雷达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姚敢和纪念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任务攻关中,沟通、研究、确认,建模、仿真、试验,两人各司其职,和团队的同事们一起汇聚智慧、凝聚力量。经过多次试验验证,终于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案,解决了复杂环境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问题。

多年来,两个人自如地在战友与情侣的角色间切换,也许是太忙,同事们竟丝毫没有察觉他们的恋爱关系,直到他们把喜糖发到大家手里,大家既意外又觉得顺理成。“她们太默契了”,同事贺中琴说,在交接工作时,很多时候不需要说太多,彼此就理解了下一步要怎么做。一个人很忙的时候,另一个人就会主动接手其他的活儿。

“我俩极少在工作中谈论生活,也可以说,基本上工作跟生活融为一体了。”姚敢说。随着空间站建设任务的全面开启,产品交付从过去的几年一套变为一年好几套,随之而来的是成倍的忙碌。

伴随着交会对接任务的连续成功,姚敢和纪念也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双双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团队骨干设计师。 战友般的陪伴,共同的进步,就是他们爱情的底色。

“浪漫就是我想要的他刚好做了”

“两个同在一个办公室却忙到没有时间谈生活,常常都要加班到很晚。”贺中琴说,近两年春节,他们整个团队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出差任务更是会随时“空降”。

据姚敢回忆,就在领结婚证那天早上,他还在担心纪念突然有事去不了。

在单位讨论的是工作,回到家讨论的还是工作,在外人看来似乎少了很多浪漫。然而,纪念却说:“我理解的浪漫就是我想要的他刚好做了。”

“把大家的工作规划好,就是我的工作。”姚敢说。

责任心重的纪念坚持当日事当日毕,任务到手,不管多晚都要完成后才下班。但身体太劳累,就会出现过敏反应,全身奇痒无比。深知她身体状况的姚敢坦言:“很清楚她不容易,所以我在前期做总体设计时,尽量提前做最详尽的规划,有时把前期基础工作也准备好,给她留出时间裕度,可她还是着急赶出来,有时候会觉得很无奈,但是也理解她想为突发事件再上一道保险的心情。”他们都深知航天无小事,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是彼此无需说明的默契。

会议室里,他们也会因技术问题产生激烈争论。大多数时候,姚敢都能从总体层面“庖丁解牛”,把纪念说服。有时候,纪念的想法也能让他“茅塞顿开”,启发出新的思路。“在技术上,我们俩都‘较真’。”姚敢笑着说。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姚敢和纪念再次和队友们开展“双想”。共同回想此次任务配套的微波雷达研制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情况,梳理产品设计、生产、测试、试验等全过程状态,确认产品稳定可靠;全面预想微波雷达在轨状态,结合产品状态及任务方案制定在轨预案,确保万无一失。

绝不带问题上天,这是他们的坚守,也是航天人共同的信念。

这对工作上的好搭档,生活中也处处渗透着对彼此的关心,可能是餐后的一个苹果,寒冬中的一杯热饮,或是深夜加班时的一个暖宝宝。纪念有时不经意透露一个愿望,姚敢都会放在心上。他太了解这份工作的紧张和压力,所以会在有限的闲余时间尽可能为她制造一些惊喜。

十年时光荏苒,建造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是每个航天人心中的梦想,也是姚敢和纪念心中的爱情基石。因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因为共同的理想目标,他们并肩走过十载春夏秋冬,彼此扶持共同成长。他们从懵懂少年成长为团队骨干,见证了微波雷达产品的优化升级与研制团队的持续壮大,作为一线的参与者亲历了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此时,他们的成长与航天梦紧密相连。未来,他们将继续扎根微波雷达团队、扎根航天事业,携手追逐星辰大海。

【责任编辑:妮思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