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北京5月31日电 岱顶派出所位于五岳独尊的泰山极顶,地处泰山风景区的核心景区,辖区内有碧霞祠、唐摩崖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是泰山文化景观最精华地带,岱顶派出所也是华东地区海拔最高、气温变化最大、景点和游客最集中的派出所,由于无法使用警车等交通工具,也被称作"天上的派出所",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多项殊荣。
作为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派出所的所长,张连波在泰山极顶一干就是14年,一双脚走遍了岱顶的角角落落,沟沟坎坎,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把平安的寄寓通过五湖四海的游客传递到四面八方,为"国泰民安"注写了最鲜明的亮色。
山崖上的"蜘蛛侠"
在岱顶派出所,每一名民警都是"蜘蛛侠"和"飞毛腿",他们练就了一身攀爬山崖、在台阶上快步如飞的技能,他们像是勇士,敢与时间赛跑,与危险较量。
2021年11月2日凌晨3时16分,正在值班备勤的岱顶派出所所长张连波突然接到游客报警,有人在日观峰附近意外坠崖,张连波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原来是一名男子不小心从护墙上摔下,双手抓着树枝,身体趴在陡峭的悬崖上不敢动弹。情况万分危急,张连波连喊了两句:"坚持住,千万别乱动",说着赶紧跑去找来绳子,迅速将绳子拴在自己腰上,像 "蜘蛛侠"一样冒着生命危险"飞"下了悬崖,艰难地通过长着刺的灌木丛,下到悬崖底部,用另一根绳子将男子固牢,在大家伙的齐心帮助下,才把他安全救了上来。救完人,张连波才感到手臂、后背、腿上开始隐隐作痛,身上多处被石块和灌木划伤流血。
像这样的救人场景14年来几乎每年都要上演,平均每年都要参与山岳救援十几次,而张连波永远都是那个冲在最前面的"蜘蛛侠"。与时间赛跑,与危险较量,而张连波总是跑在最前面,出现在最危险地方的那个人。
守护游客的"石敢当"
岱顶派出所辖区内有碧霞祠、唐摩崖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是泰山文化景观最精华地带,"泰山日出""云海玉盘"等胜景都在这个面积是3.16平方公里的狭小的地段,出警、巡逻、执勤全靠一双脚。
由于岱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游客登泰山观日出的特点,张连波调整工作时间,紧盯凌晨4点到日出后的这段人流最密集时间,他独创的"四色预警"法与"智慧泰山"结合,通过智慧景区热力图、计数相机及一线执勤信息反馈增强研判精度,科学确定超流量阈值,根据游客流量、季节特点、节假日、治安状况、时段划分,将辖区的主要景点、路段、场所分成红色、橙色、黄色、绿色四个布控区,采用封点、控线、保面的方法,利用硬质隔离、人力隔离、分批放行、路线分流等措施,将大股人流疏导为多路分流,实现了"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一天下来,最多的时候得走30000个台阶,相当于张连波每天步行往返泰山2趟,一年光鞋子要磨破4、5双。
在岱顶游客遗忘物品类警情高峰期每天都有十几起,大多是游客观日出时候把手机类贵重物品遗忘在租赁的大衣里,需要张连波联动商户,一件件搜寻;各类走失寻人类警情有100多起,走失孩子的很多,张连波把他们找到后,安置在所里,让他们感到来到泰山就像到了自己家。
点子所长的"金点子"
岱顶每年救助警情很多,为了能更快更准的找到报警求助又说不清位置的游客,张连波走遍山上的角角落落,将辖区的每一棵编码古树、所有文物古建和比较明显的特殊地标,一处一处绘制到"救助图"上,根据报警游客的描述,对照图纸,形成"坐标"、确定位置,为救助赢得时间,这张简易的"救助图"成为了所里每名民警的出警宝贝。
岱顶辖区景点多,游客集中,游客之间的纠纷占治安警情的85%以上。为方便游客旅行,张连波琢磨出"调解式"执法,依托驻山单位、经营业户,在辖区沿途设置"纠纷调解室",让民警多跑腿、游客少走路,使发生在游客间的小纠纷、小摩擦在现场得以快速化解,每年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受到游客欢迎。
坚守岗位的"铁脚板"
岱顶冬季严寒岱顶滴水成冰、夏季潮湿衣被手攥出水,所里几乎每个人都有关节炎、风湿病、湿疹。遇到大风大雪时下不了山,在山上坚守十天半月是常事,对家人的照顾和陪伴只是一种奢望。夏天的岱顶云雾缭绕,被褥像冒了水一样潮,冬季滴水成冰,穿戴的再厚,也挡不住寒风刺骨,所以电热毯成了一年四季同志们必备的"警用装备"。"这里无法使用交通工具,每天的奔波忙碌都要双腿双脚,一天走三四万步,磨穿鞋底是常事,台阶走多了膝盖疼得厉害,所以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关节炎。"张连波说。
从来到岱顶派出所的第一个除夕至今,张连波没有回家与亲人吃过一个年夜饭。"越是节假日,我们越是得坚守岗位,虽然已有10几个春节没跟家人一起团圆过,但是希望能通过自己这种执着的坚守和一点一滴的付出,给警徽擦亮光芒,为泰山增添色彩,让游客感受温暖,那才不枉我的从警之路,不枉人生岁月。"张连波望着这片大山深情地说。
不平凡的高度需要不平凡的坚守,坚守着"巅峰守卫、护佑平安"的铿锵誓言,张连波就像平安使者一样,忠诚守护着泰山极顶的旅游安全,温情守护群众"登泰山保平安"的朴素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