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广高铁京武段拉通试验圆满成功,6月20日起北京至武汉间将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这将是继2017年京沪高铁、2018年京津城际、2019年京张高铁、2020年成渝高速铁路陆续实现350公里时速后,又一铁路大动脉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环球网5月17日)
技术创新推动高速铁路稳定发展。从1978年引进、20世纪80年代创新、21世纪初提速,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发展,我国的高速铁路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无论是从列车的速度、技术的高度、应用的广度、里程的长度等都实现了突破。即使是面对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铁路,桥隧比超过全线70%的大瑞铁路,国内首条穿越海底的汕汕高铁,我国的建设团队面对一个个看似无法解决的施工难题,开拓创新,勇攀高峰,交出令人惊叹的答卷。
如今,我国多条高铁线路已经达到350公里时速运行,对现有线路的持续提速,能够有效发挥我国高铁建设运营积累的经验,彻底激活技术能力和现有线路的最大功用。
路网延伸带动区域发展无限可能。根据新修订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到2030年将迎来以“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为主干,以城际铁路为补充的高铁路网结构,届时,我国将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的目标。如今,“八纵八横”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其中京广高铁、广昆高铁等五条线路已顺利开通运行,不仅为沿线的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加快捷、方便的新选择,还为沿线省市的融合与发展、跨城工作的通勤人员提供了便利条件。
跨境线路为双边交流开辟新天地。2021年12月开通的中老铁路,是第一个以中方主导投资建设,双方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跨国铁路。线路开通后,老挝境内的旅客随着线路的开通感受到了中国的“高铁速度”带来的便捷与舒适,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实现共赢。随着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式生效,我国与东南亚多国的贸易开始不断增加,中老铁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开始展现其朝气蓬勃的运力,截至今年5月初,中老铁路累计发送货物290万吨,发送旅客超270万人(包含国内段人数)。
作为现代人的出行方式,高铁几乎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不断新增的站点线路,逐渐提高的运行速度,愈发舒适的乘坐体验,我们真实感受到了高铁带来的便捷,随着路网结构的不断完善,未来高铁的发展必将再次惊艳世人,让我们拭目以待!(秦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