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一院一〇二所大力推进数字计量检测技术 支撑数字航天建设

航天科技一院一〇二所大力推进数字计量检测技术 支撑数字航天建设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5-19 15: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〇二所的科研人员在调试设备。

中国日报5月19日电(记者 赵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中央领导同志就发展数字经济做出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目标,《“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印发的《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要开展计量数字化转型研究。航天科技集团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提出全面实施数字航天战略,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在落实数字中国、数字航天战略的征程上,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〇二所作为国防科技工业一级计量机构,紧密围绕航天型号研制生产需求,积极开展计量检测技术创新,着力解决型号研制生产过程中关键参数检测难题,研制智能检测线融入生产制造过程,紧前布局推进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在支撑航天型号研制、生产、试验等全过程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点亮数字慧眼,先进检测技术为型号产品保驾护航

计量,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也是航天产品制造过程不可或缺的眼睛。一〇二所以关键技术突破确保型号产品关键特性参数“测得全、测得准、测得快”,使计量这双慧眼更洞察秋毫,为“高质量保证成功”有效发挥支撑作用。

露点温度对火箭发射具有重要影响,一〇二所攻克了基于冷镜原理的露点检测技术,能够实现运载火箭地面、箭上关键部位露点数据的精准测量,可为排除影响飞行成败的重大隐患提供关键的测试数据。分瓣螺母表面粗糙度参数会对运载火箭助推器分离可靠性产生影响,一〇二所突破基于复杂背景微观轮廓提取的粗糙度分析技术,解决了涂层覆盖下的多批次分瓣螺母基体粗糙度检测难题,为型号质量问题的精准定位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隔热瓦是航天飞行器的重要热保护材料,一〇二所突破飞秒光学频梳和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检测技术,实现复合材料内部缺陷的定量准确测量。目前,一〇二所已实现多项型号产品关键特性参数由“不可检不可测”转变为“可检可测”,有效提高了相关领域产品关键特性检测的覆盖性。

发动机喷管铣槽件筒状表面均匀分布着上百条仅宽几毫米的狭长沟槽,一〇二所突破多频光栅扫描测量技术,数小时即可完成铣槽件关键结构的全参数准确检测。发动机涡轮泵生产、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物会对发动机产生致命影响,一〇二所突破多余物动态声纹特征频谱识别技术,涡轮泵腔内肉眼无法识别的微小多余物也能被准确定位,实现了从定性检测到定量检测的跃升。一〇二所着力提升传感器智能化水平,研制了地面实时无线传感网络平台,实现了测量系统的无缆化设计,在保证通讯可靠和实时性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了传感系统的使用便利性。目前,一〇二所已实现了多类项目由“人工检人工测”向“自动检自动测”的转变,显著提升了检测效率与准确度。一〇二所落实一院部署成立“一院计量检测中心”,建设一院型号专业计量队伍,通过智能检测技术服务、智能检测装备研制融入航天型号研制生产流程,助力航天型号创新发展。

强化数字赋能,智能检测线助力质量效率提升

计量是质量的基础和标尺,也是促进航天型号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一〇二所结合“数字一院”、一院“制造末端数据采集”建设工作,将大数据、数字孪生、人工智能与精密检测技术相结合,以数字赋能航天生产线,使型号产品生产流程更数字化、智能化,同时也为型号产品过程质量保证提供有效支撑。

速度就是效率、质量就是效益,在航天型号生产线上,质量隐患能不能第一时间被发现,生产过程检测的实时性与全面性很关键。一〇二所以加强航天型号过程检测与制造生产的紧密融合为抓手,与生产单位紧密配合将检测流程融入到生产、装配工艺中,实现检测线和生产线的高度匹配与契合。一〇二所以阀门、低冲击分离装置、发动机三类产品为试点,顺利完成了发动机导管三维扫描检测分析系统、发动机综合检测系统等多个项目建设工作,有效促进了检测数据与产品制造工艺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度的提高。一〇二所研制的智能检测线,通过航天器装配基准目标智能定位、基于设计模型的装配定位误差自校准等关键技术,使装配精度检测时间由传统4小时缩短至10分钟,实现了某型号批生产总装阶段的复杂参数高质量、快速检测,显著提升了总装效率。

智能检测线是一条与生产流程耦合的检测线,更是一条与生产线数据互通互联的“智慧线”,不仅实现了检测模式从人工、单点检测向系统级智能检测的转变,更实现了检测数据从单点、稀疏检测数据向点云检测数据、甚至是海量数据的转变。通过智能检测线采集积累的海量精准可信数据,将能够实现全流程检测工艺数据的数字化集成应用。一方面,智能检测线产出的数据流,可直接与产品设计模型进行比对分析,并反馈到生产过程中;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够发现产品质量规律,并构建基于检测大数据的质量预测模型,反馈指导生产工艺改进,助力型号产品过程质量保证能力提升。

抢抓“数字”先机,人工智能加速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时代,生产、消费、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将与数字深度融合,而人工智能更是数字化转型的规则改变者和催化剂。中央领导同志曾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集团公司第八次工作会要求“全面提高对新兴技术的认知力,推动人工智能、量子、太赫兹等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聚焦军事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航天技术跨越式发展。”战略即方向,一〇二所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将加速推动航天企业数字化转型,高度重视开展人工智能计量技术规范制定和计量标准建立的重要意义。

抓机遇抢占高地,一〇二所积极筹建“全国人工智能计量技术委员会”并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该委员会将从标准规范层面主导全国人工智能计量技术发展方向,逐步构建覆盖人工智能各方向、适应和引导智能科技发展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通过科学的量值传递,确保智能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效支撑国家人工智能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

搭平台共促发展,一〇二所建立“人工智能计量测试与标准”部级重点实验室,围绕人工智能安全可信、智能水平等测评需求,集中进行技术攻关,努力建设人工智能计量测试与标准技术科研创新平台、人才培养平台、技术交流平台和开放服务平台,夯实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为智能化装备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强队伍集智攻关,一〇二所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人工智能方向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等,成立全国人工智能计量协同创新生态伙伴联盟,建立人工智能行业上下游联动机制,构建人工智能计量技术产学研用生态体系,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进我国人工智能计量协同创新发展。

数值定义世界,精准改变未来。一〇二所时刻不忘航天报国初心,勇担航天强国使命,将牢牢抓住计量数字化转型机遇,立足数据思维扎实推进数字航天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检测技术,为全面提升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经营发展效益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一流军队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